标签:
杂谈 |
“禁摩限电”是个蠢办法
这几天有关“禁摩限电”的话题当上了新闻主角,据称,北京已经发布通告禁止在长安街等十余条主道上骑行电动车和摩托车。而上周,深圳的“禁摩限电”动作更大,已经有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800多人因此被拘留。
我们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在这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严打活动中,深圳收缴的大量电单车、三轮车堆成了“电单车坟场”。如此轰轰烈烈,一下子引爆了社会舆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据@深圳交警
理由一:深圳道路设计现状。由于深圳一般道路没有设置专用非机动车道,日常多会进入机动车道内行驶,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违法率较高,逆行、冲红灯等行为时有可见。
理由二:暂无行标,无法上牌。电动(机动车)三轮车的生产,没有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目前的上路行驶的电动(机动)三轮车均属非法拼装、改装机动车,无法取得牌照,不得上路行驶。
理由三:目前大量使用的三轮车达不到行业标准。
以上三个理由,确实是个道理,不能说说的不对。但是,把这些道理作为收缴、没收、处理的依据,那一让人苟同。我们不难理解,现在骑电动车的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极少数人用于营运需要,也是工作效率和快速服务的需要。我们不是说,这个就是放开电动车的理由,而是说,有关部门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办法,把城市道路设计的更合理些,给电动车一条生路。终归,从环节城市交通拥堵的整体意义上说,目前这个阶段,小汽车才是效率最低的交通工具。
另外,就是什么决定都要从早动手。刚开始使用电动车的时候,很多人就意识到,电动车早晚要被限制使用。因为,这个东西,确实居于很大的危险性。开始,很多人都不敢买,担心上不了牌,被罚。但是,几年过去了,电动车就像雨后春笋般多起来了,什么牌不牌的都一样使用。就像小产权房一样,开始如果能制止住,后面就好处理了。这么简单的事情,老百姓都能看出来,而政府部门就是不作为,非要把事情闹大了,才开始严打,好像又是多么正义似得。一台电动车,好几千元,对谁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开始,你不管,现在,你收走,这不是给人添堵是什么?
还有,就是从源头抓起,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超标电动车?还不都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他们超标挣钱,政府应该从工厂下手。生产超标车的就让他关门,这么干,哪里还有超标车?如果,不想让城市出现电动车,就应当把经销商控制起来,而不应当是把骑车的抓起来。如果,能处理几家工厂,和几家供销商,很容易就把市场整顿起来了,根本没有必要在社会上造成这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