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从雾霾出现以后,特别是越来越重的这两年,人们关于雾霾的话题,在给人们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制造了很多欢乐。比如,北京某市长,在前年信誓旦旦地向中央表示,三年消灭北京雾霾,治理不好,提头来见!今年不断有人追问,头呢?提哪去了?另外,今年以来,无论是环保部、住建部、北京市有关单位,对雾霾形成的原因,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甚至是完全相左的结论。一家说,是汽车尾气造成雾霾的因素占八成,另一家就说,冬季取暖是雾霾主因,第三家就说,街头烧烤,甚至是,居民家里做饭的因素不容忽视。
于是,汽车实行单双号了,城市供暖都改天然气了,街头的眼肉串也不让烤了。。。但是呢?但是,雾霾一点没减少。确实的,实行单双号的那些天,我们并没有感觉到,雾霾突然就减少了一半,好像还是那么严重。如果你说,取暖造成雾霾,难道非要把人们的冬天取暖给取消?这个也没有道理啊?以前烧煤炉取暖,家家都有一只小烟筒,也没有这么大的雾霾啊?现在即使小山村都使用煤气罐了,冒黑烟的现象基本上看不到了,哪能让老百姓承担这样的责任?
很多领导决策不懂装懂,情有可原,他们一贯如此,怎么追究?专家们的分析,不能自圆其说,着实让我对“专家”两字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各类先进设备毫无用武之处,我实在不能理解了,气象卫星、监测卫星、遥感技术都干啥呢?如果说,这些高科技技术,太高、太远,拿捏不准,那么检测车、检测机器,也拿不到数据?雾霾已经到了伸手可及的程度,难道还有取样困难?
这个冬天,闲来无事,就到北京周边实地考察,当然,也没有什么设备。咱有朋友也是中医出身,望闻问切四门功课,果然也是屡立奇功。比如,在北京雾霾遮天蔽日的时候,北京北部、主要是西北部地区,依然可以见到蓝天白云。这些城市,也同时在取暖,并且主要还是在使用燃煤锅炉,街头的汽车拥堵虽然不能与北京相提并论,但也是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如果,沿着出京的高速公路往南走,条条公路像天路,百十米的可见度就像直通云端。而且空气中的气味都与人间不同,是酸?是霉?分不出来。而如果,我们穿过京西古道,往北京西南方向奔去,本以为是青山绿水,也没有太多工业污染的发展中地区,应该是一片净土了吧?错!这里的雾霾一点不减少。
这是什么问题?大数据时代,制作在电脑前,还不能解决问题。读万卷书也未必能有什么好办法,那就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建筑工程师,我看到,各地耸立着的高塔、大楼框架,我突然想到,冬季使用,大量使用的防冻剂,会不会从几十米的空中向四处飘去?当遇到冷空气的时候,就飘落到地面附近?记得若干年前,北京一个项目因为氨气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把个地产大佬折腾的也是相当狼狈。
那么,融雪剂呢?占城市面积四分之一的城市街道,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每年要使用多少融雪剂?这些东西会有多大贡献?更进一步讲,这几十年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我们当成粮食、蔬菜消化掉,而更大的部分是不是留在土壤中,等待时机就是突然冒出来,释放淫威?还有,各地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到河流的臭水、污水、黑水,有的飘着白色的泡沫,有的冒着腾腾的热气。这就难怪,各地的雾霾味道都各有地方特色,初到某地,还真有点闻不惯似的。
我越来越感到,这种分析和判断,才是有道理的,弄不好真是雾霾的主要根源。有人说,30年内治理不好雾霾,如果,承认了这个分析,也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最近人么在讨论,雾霾对人体的影响,据说,是最重度的雾霾也比不上一颗二手烟的危害。但是,我的忠告是,不可大意,保护好自己。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