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新媒体专电
港媒称,中国某个在线医疗平台增设一项新服务,今年晚些时候中国患者将能从美国医疗机构获得第二意见。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24日报道,在中国内地尚属首例的这个项目计划落户于深圳市民健康服务平台,这是由深圳地方政府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
报道称,该消息是本周由香港负责该平台营运的机构对外公布的。患者将能够上传他们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并让香港或新加坡的医生把这些资料翻译成英语。平台营运机构说,患者将在两周内收到由美国国际教学医院或医疗机构所出具的诊断报告。如果有必要,患者还将获得安排进行海外活组织检查的帮助。
报道称,这项发展出现在近年中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之际。有关患者及亲属在治疗失败后向医务人员兴师问罪的报道日益增多,患者对本国医生的不信任也在加剧。
该平台很可能会鼓励有较多可支配收入的患者向海外寻求后续治疗,这可以减轻业务繁忙医院的医生的工作负担。
报道称,医疗旅游在中国富人中已经呈现激增势头。尽管缺少官方统计,但这一趋势在中国催生了一个作坊式行业,有数百家机构依靠充当患者与海外知名专家或机构之间的中间人而生存。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波士顿的马萨诸塞综合医院去年接待了约100名中国患者,这一人数是2010年的十倍。
报道称,但上述平台营运机构和中国科学院的资深医务人员主张在中国成立一家专门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学术性研究机构,他们认为中国急需这样一个机构。他们说,这一机构可以充当美国医院与广州和北京这两个中国城市之间的桥梁。这样的合作城市可以在大数据和专业医疗等领域展开协作。
前一篇:北京商品房市场很难量价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