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是个工资生意不听张桌杂谈 |
分类: 社会教育 |
确实,逃离北上广还是死磕北上广?对大多数青年人来说,这确实是个艰难的选择。在北京的一项调查中,有七成多的人工作时间不到5年,坚守到10年以上只有占3.77%。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每个月的积蓄在千元以下,更有32.08%的受访者是“月光族”,攒不到一分钱。他们在北京最大的生活成本,是支付高额的房租,有79.25%的受访者因为房价高房租贵而烦恼,最终有69.81%的受访者因高房价离开北京。
回到不再熟悉的家乡,你会看到在家乡的同学,早早地结婚生子,买车买房没有压力,吃吃饭看看电影,生活平凡而富足。看看去北上广发展的小伙伴,也许要做一辈子房奴,吃个饭还要排队,坐地铁挤成了照片,孩子上学需要四处求人。这一切似乎清晰地告诉人们:逃离北上广,幸福在家乡。可是,对很多重回北上广的人们来说,这好像又只是围城的一角。
有网友就反映,在他们的家乡,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当没当上公务员,而仕途升迁,主要靠溜须拍马。这里能力不顶用,办事都要靠关系;还有这里的公交车不准时,服务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家庭聚会上人们总是在教你如何圆滑处世……即便是生活上的富足,也不能弥合他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裂痕。何况很多平民百姓的家庭,哪有那么多的硬关系?很多年轻人,没过多久,又忍不住开始想念这些喧嚣的、拥挤的、昂贵的城市。
逃离有逃离的无奈,回来有回来的苦楚。有网友认为,“尽管北京并非不存在不公,但在这里,你随时可以感觉到健康、向上的市场力量——按价论市,给有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让勤奋的人得到更多的报酬。房子、空气、户口也许让你的生活异常艰辛,但作为一个平民子弟,你无法忽视,在这个城市里打拼,你的前景将更加公平和光明。” 他们坚信,大都市相对开放、公平,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以及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和交通、娱乐等设施齐全,这也成为他们“死磕”北京的理由。
当然,最美不过家乡水,即使是一时的生疏,只要坚持下来,习惯也会很快恢复过来。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选择大城市,选择小城市并最终安顿下来有时也是不错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说,一线城市相对较高的薪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果减除房租、交通费、餐费之后,很多人的净收入甚至比不上在小城市的收入,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承受的压力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在2013年毕业的丁妙婉回到家乡潮州,和男朋友一起开了一家服装兼DIY蛋糕店。由于在家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她感觉留住老客户难度并不大,生意还不错。在家里创业压力小,生活自在轻松,还可以陪陪家里人。”丁妙还称,回家乡就业更容易存钱,“在广州收入一般都不够支出,根本没法存钱。”现在她每个月店铺收入在8000元以上,“如果我在广州工作,拿到这样的工资,还是难度比较大的。”我的那位朋友与老婆是刚到北京闯荡时,在广告公司公司一起工作时认识的,虽然现在两个人都不再从事广告业务。但是,他们还是打算回家乡开一家小的广告公司,从打印、复印、胶装、大图开始。我相信这个起点定位还是比较现实的,因为,我们看到,北京的街头,这样的店铺比比皆是,有的像是很大的车间,有的仅仅是两张桌子,但是,生意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一位署名“逆风”的网友说,他回到家乡的小县城之后,开了一家网店,做起了电子商务,生意还不错。这是小城镇中的一种另类生活,基本摆脱了对于“关系”的依赖,他也不会发出王远成的那种感慨。不过,在与自己生活过的广州比较之后,不如意的一面还是显而易见—文化生活匮乏,消费选择有限,更重要的是,在包括医疗在内的公共资源方面,差距实在太大了。一位网友在《迁徙为何》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为何留下,为何离开,更多的时候是考虑自己更能忍受哪一种生活。幸运的是,无论选择在哪一边,总能留下另外一边更美好的想象,人们可以靠着这个继续生活下去。”有一种生活叫奔波,有一种人生叫坚持,逃离也好、重返也罢,都是一种选择,人生阅历是无尽的财富,只要心中有热情,胸怀志向和希望,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出去闯一闯。在哪里安定下来了,哪里便是自己的故乡。
精彩博文,尽在中鸿地产网“马跃成专栏” http://www.cqzhdcw.com/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