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小时城市圈可能让北京陷入瘫痪

(2013-09-15 21:59:43)
标签:

意义

承德

方方面面

流量

人口数量

杂谈

分类: 社会教育

               一小时城市圈”可能让北京陷入瘫痪

                         /马跃成

 一小时城市圈可能让北京陷入瘫痪

最近,又有好消息传来,北京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兴建一千公里铁路,加强周边卫星城的联络,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在内的周边城市,统统列为北京卫星城,在一个小时内通达。过去好几天的路程,现在一个小时就到了,不能不让人感叹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效率。自从六环内外成房地产主战场之后,北京城区的范围就把扩大到了原来的远郊区县,如果再说通州、大兴、房山是郊区,可能很多人都不认同了。河北已经成为北京的郊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信,你可以看看河北的楼盘广告,很多都是打的北京的旗号,销售目标也是北京市场。

之前,关于解决燕郊地区的交通问题的方案,就屡屡提及要修建城铁,但是多年过去,燕郊的人口急剧增加,而城铁还遥遥无期。关于城郊铁路、快轨、地铁、S线的方案每年都要拿出了晒晒,究竟哪条线路能解决问题?还真难下结论。

根据,地铁修到哪里,交通就堵到哪里的经验,我们不能不担心,真的1000公里城郊铁路修好后,北京城还不成了一锅粥?北京交通越修越堵的道理,已经被反复证明是正确的。从二三环开始,再到四五环,一斤如今的六环,不管有多少立交桥,不管有几条车道,你还能找到一条不堵的路吗?这两天,北京首条潮汐车道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路段开始试运行,据报道,主路交通顺畅了,辅路上的车又走不动了。

另据新的北京环境整治计划,明年的某个时候,北京城区将开始征收拥堵费,拥堵费能解决问题吗?有专家就不抱希望,他们说,国外的试验证明,开始阶段比较有效果,但是,慢慢地,随着人们的接受能力的不断适应,交通压力也会逐渐增长。而这个情况,也能被北京停车费的改革所证明,提高停车费的开始阶段,对几十元的停车费,人们一时难以接受,但是,现在,能够接受的人也很多了。他们开始比较时间与金钱的价值,从而做出选择。当然,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替代的公共交通,能够顺利的解决人们方便出行的问题。但是,现在的交通状况还相差的太远。经常坐公交的人们都知道,地面上的公交车,走不动,地下的地铁,又很难挤上去。上路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人们选择自驾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提出所谓的“一小时城市圈”的出发点,还是建立在修路的基础之上,以为,把路修好了,人们就出行方便了。把车开过来了,人们就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了。我不能不说,某些人不动脑子,不顾事实地异想天开。道路修好了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车上路了,当然是有更多的人进城了。你的北京城就那么一个范围,现在已经有两千多万,差不多三千万人了。如果,再把一小时的城市圈,扩大到河北主要城市群里去,无意中就把进入北京的人口数量增加了好几倍。虽然进出北京都是一个小时,但是,让进出城的流量不是一直都是等值进行的,一小时到北京的人们,肯定不是看看就走的,他们是要停下来办事的。进入北京的人越多,北京交通的问题当然就越大。所以,越是把路修的宽,交通越是方便,人流量就会成倍增加,城市的压力就会更大。

因此说,为了保持城市顺畅,应该采取相反的政策才对。我曾多次提出过,北京的出路是做小,而不是做大。北京目前的这个思路,造成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交通方面的,还有环境、水资源、楼市、物价、学校、就医等等方方面面。北京的出路应该从减少人口压力上想办法,要减少人口,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经济中心,放弃GDP增长指标的政绩观,放弃所谓的世界核心城市目标。加大对河北以及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帮助环京贫困带尽快脱贫,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让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旗鼓相当,这样北京的压力才会逐步减小,才能让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走上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最近的一次北京论坛上,也有国际知名学者提出类似的建议。 经济学诺奖获得者蒙代尔提出,文化是北京应该重点发展的领域,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北京是首都,又是文化中心,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另一位经济学诺奖获得者莫里斯说,全世界污染不严重交通也不拥堵的城市,没有一个人口超过七百万,现在北京人口超过两千万。莫里斯认为,现在北京在维持人口现有规模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煤和车辆来改善空气质量和解决部分拥堵问题。但考虑到北京的地理条件和道路状况,要解决拥堵,根本途径是要减少人口。

莫里斯认为,“好的政策不光是控制工业发展,还需要把大学、机关等迁出北京,中国幅员辽阔,可以在别的地方建设城市中心”。他认为北京的人口应该减少三分之二,“现在政府还没有考虑这个,但我认为既然问题已经这么大了,关注焦点就不能只放在工业搬迁上,而是要从整体来看”。他的这个建议,与迁都相差无几了,但是,往哪里迁?就迁到北京周边?通州这样副中心,能有多大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