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王设最高限价是下下策
文/马跃成 
我不好意思说,有关部门的调控措施太过弱智低能。但是,我们看看实际情况,确实是中央不希望什么,人民不希望什么,实际上就总是来什么。比如房价刚涨了没几天,接着地王就来了。地王来了,跟着附近的房价就又涨了,开发商那边就有硬起来了,买方市场几天就逆转成卖方市场了。
万柳地王引起的关注现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中赫争得这块地后的结果如何,现在还无从谈起,但是现在人们的估计和分析都是以中赫在钓鱼台7号院的成功为基础的,也是以现在的环境不变为条件的。但是,以后三五年情况如何?谁能说的清?
不是给中赫吹冷风,通过对以往的地王分析看,地王成功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目前北京还有三块地王晾在那里成了荒草地,而长沙那个全国最大地王项目,据说现在也没有动工的迹象,被迫放弃的地王项目也不鲜见。
地王不可怕,我觉得有关部门心中一定要有个底牌。但是,好像他们啥也没有,一点局势也控制不住,这样的掌控能力,也是把众多潜在购房人早早就推向楼市的原因。作为一个调控楼市的主导者,政府有关机构一定要有掌控形势的能力。不能怕地王诞生,更不能阻挡地王诞生。给地王设限有啥用?地王不还是地王吗?到底时一个26亿的地王,还是一个39亿的地王有意义吗?
政府不要惧怕地王,要有在地王出现之后遏制住形势向疯狂发展的能力。原则问题一点不放松,楼市调控就一定有希望。政府的责任不是管理地王,而是要有应对地王之后楼市反复的对策。解决地王的最好办法就是隔离地王,隔离地王的最好办法,就是政府把房价控制住。房价不涨了,地王也就失去的地王的意义。控制房价,政府有很多办法,欲擒故纵也是一个办法,放开地王的定价权,抓住普通商品房的大量开发,地王房价就是涨的再高也不怕。
现在给地王设个最高限额,不知道是无意识中,还是故意的就让开发商节约了大笔资金。而把保利这样的央企劝退,更是人为减少了竞争的压力。万柳地块拍卖中,中赫置地以26.3亿元的最高上限价格、配建16400平方米回购房的条件拿下地块,这一价格折合楼面价约4.42万元/平方米,刷新了全国住宅类地块的纪录。
地王虽然出来了,但是还是要防止错误信息干扰楼市,防止人们产生“楼王拿地王,地王将变成新楼王”的联想。这个办法就是给人们一个调控还要坚决地贯彻的坚强决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