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新城能分担首都经济社会功能
文/马跃成
现在输入“SHOUDU”的拼音,首先出现的竟然是首堵,看来北京的“首堵”地位确实已经替代“了首都”。北京还能发展吗?还能怎么发展呢?今天看到一条消息说,中国的城市拥堵才刚刚开始,确实北京到今天这样的拥堵状况,也还没有用多少时间。
北京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了,让河北往前追一步吧,这不但是河北这么多年为北京发展不遗余力的回报,也是为了北京人能够活的稍微轻松点。
环北京贫困带的问题终于提到了河北的规划上,但是我更愿意看到北京方面对环北京地区发展的规划,北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北京已经跻身世界最发达城市行列,但是为北京发展输血的河北地区却长期陷入贫困状态,这显得有些不公平。其实河北省为了北京的发展,不但送水、送电、送资源,河北省的人才也大量流入北京。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河北地区为北京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北京在项目上和产业上一直是河北省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且一直压得河北抬不起头来。
北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环境却辜负了河北父老的真心奉献。
最近,河北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将整合廊坊市北三县(包括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建设京东新城,整合保定涿州和张家口怀来的周边地区资源分别建设京南新城和京北新城。三座环北京新城的城市人口力争到2015年分别达到150万人、100万人、30万人。
河北省内其他环绕北京的县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建成高标准的特色功能区和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
在沿海地区,河北将加快建设曹妃甸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区、乐亭新区等新城(新区)。其中,曹妃甸生态城和黄骅新城2015年人口将分别达到50万人以上,2020年将分别达到100万人。
据悉,北京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将“首都圈”的概念列入其中。没有都市经济圈不可能产生世界级城市,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将解决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不平衡、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从3月北京首次表态地铁将延伸至河北,到近日明确完成地铁延伸河北规划并上报国务院;从京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到河北13县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从“010”区号拟进河北,再到此次环京打造三座新城。京冀正加紧布局首都经济圈。
但是,环北京经济圈的发展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北京的优势上,靠吃北京养活不了环北京圈,决不能建设为成北京的服务中心,这是以前河北省经常喊的口号,当然,更不能以为北京人疏散人口、甚至建睡城作为发展战略。
环北京圈的城市,要有自身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有自己的城市结构和社会环境。
环京城市圈一定要具备承担首都社会经济功能的能力。让北京轻松下来,这是北京的发展方向,也是环京圈城市群成长的出路。如果把环京城市群寄生在北京市上,那么不但会拖累北京的发展,自身发展也会步步为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