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调查“躲猫猫”缘何搁浅
马跃成·铁牛
继去年的“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语言之后,今年春节刚过去没几天,就从云南传来了“躲猫猫”的流行词。
24岁的云南男子李乔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度过11天后重伤入院,2月12日李乔明身亡。对此,晋宁县公安机关给的答案是,李乔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狱友在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狱友踢打,不小心撞到墙壁而致。由于网民普遍不相信警方对于李荞明死于和狱友玩“躲猫猫”时发生意外的说法,“躲猫猫”事件迅速成为了公共舆论事件。
为了能够给网友们一个信服的回应,也可能是真的为了揭露事实真相,云南省委宣传部新任的年轻副部长伍皓,策划了由网友组成调查组实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活动。自此,网友调查组成为比这次公共舆论事件本身更加轰动的事件。
网友调查组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很快组成,这让大家感到了异常的欢欣鼓舞,瞬间点燃了无数网民和媒体的想象力:网民调查团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网民们所期待的真相?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舆论的流变?网民在通过“事件搜索”的方式把一个个模糊地事件弄清楚,把一个又一个的贪官曝光在阳光之后,莫非网民真的就成了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的神?
过去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现在科学发达了,历史由网民创造也是顺利成章的事。但是历史本来就是沧桑、苦难、曲折、艰难的过程。这次的“躲猫猫”事件调查就算是一失败告终,调查组虽然到了事件发生地,虽然是独立调查,虽然队员们也很努力,虽然最后也出了一个所谓的调查报告。但是这个报告一点结论性的东西也没有,人们没有等来事实真相。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网友的调查受到了被调查人以法律名义的阻拦和拒绝。不能说被调查人的理由不正确,看来还是这种调查的形式存在问题,网民独立调查组出身不正,自然得不到人家的尊重。
事件难道不应该被调查吗?应该调查。“躲猫猫”难道真的就此躲过了公众视线?不应该。看来还是应该由有关部门出面组成调查组,按照组织程序、合法途径,还事实一真相,当然这个调查也不应该把网友抛到一边,让网友以合法的身份参加到调查中去,让网友监督调查过程是有必要的。
附件:“躲猫猫”事件调查报告没有真相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里,并没有很多网民所期待的李荞明之死的事实真相。这份报告只是详尽描述了调查委员会的委员们调查当天行程的全过程:从第一次开会商量日程,到向晋宁县警方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质询,从到看守所进行现场调查,到AA制解决吃饭问题,最后熬夜到凌晨2点发出报告。
报告描述了网民代表们试图揭示事实真相的种种努力。他们向警方提出了各种各样从网络上搜集的网民关心的问题,追问警方为什么没能避免发生在公安看守所里的命案;他们要求调看事发现场的监控录像,以便最大程度还原事发时的情景;他们要求会见直接致李荞明死亡的嫌犯普某某和其他狱友,通过当事人的描述来追寻事实真相。
但是他们遇到了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困难和挫折:出来应对调查的警方人士准备充分,并且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网民代表所发出的种种疑问被警方轻易地化解;他们还遇到了无法超越的司法框架的制约,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手续,他们无法调阅监控录像,也无法会见当事嫌犯。
对于调查团来说,不能使用违背或凌驾法律之上的手段谋求真相和公正,这也成为他们获取真相的最大障碍。后来,他们在调查报告的总结里发出了感慨:“事前天真地提出会见在押嫌疑人、浏览监控录像等一件件事情被以制度、法律的名义所拒绝,才突然感觉到,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制造流行的网友,在现实中却是那样无力。”
最终,调查委员会能够呈现给怀有无限期待的网民的只能是,将他们在这10多个小时里所听到、看到的东西如实记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