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少开一天车值得炫耀吗?
在北京,环保局的杜少中副局长比局长名气大,杜局长被人们了解还是因为在2006年的时候,杜局长和20多万自驾车友一起响应了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号召,那天杜局长从小西天的家中步行6公里到首体南路的单位上班,走了大约70分钟。其后,局长每月都坚持一天或骑车或步行上班,2006年因此被评为中国绿色年度人物。
现在又到岁末年初,北京的晴朗天气到最后一天总算是完成了245天的指标,环保局总算是松了口气,可以安心过年了。也因此杜少中副局长再次登上媒体的中心位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杜少中步行上班的故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制传播。估计现在又开始了2007年度的人物评选,杜局长会不会因此再次榜上有名?记得去年的时候,杜局长就说过,自己不希望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自己的工作还没有突出到这样的程度。
其实,北京的环保工作一直是压力很大的,北京周边的荒漠化正在向北京逼近,300多万辆机动车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多看到一个晴天都成了奢望,夏天听雨声、冬天看雪飘正渐渐地原离人们的生活。今年又面临奥运会的召开,北京的环保工作确实远没有到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时候。
记得2006年美国《时代》的年度人物是颁奖给了全球网民“你”,2007年国内的一个道德类奖项也是颁给了一个城市的全体市民。那么,如果说“少开一天车”的倡议具有典型意义,那奖项也该颁给20万车友呀,或者是组织倡导这个活动的车友会呀,记得这个活动的首倡者还是一个小姑娘呢,本来这位小姑娘应该光芒四射的,如果通过给车友们授奖说不定影响会更大呢,到底哪个车友会搞起来的?
实际上,北京几万名局长中少开一天车、少开几天车,甚至不开车上班的大有人在,也不可能一一都报道出来。当然,别人不开车也无意否定杜局长少开一天车行为的高尚,只是说,这件事实在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没有必要大报特报。
不要说少开一天车,就是天天步行上班、骑车上班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我们的舆论经常这样黑白颠倒,诸如领导亲自下基层检查工作、政府又干了多少多少事实之类的连篇累牍。好像领导就应当整天批文件、作报告、喊口号似的,好像政府以前什么实事也不干似的。不知道这是在表扬?还是在讽刺。
如果先烈们在九泉之下听到这些喜讯该做何感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