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人生路
一个终点站
人们经常为该怎么活着争论不休,也经常有人高谈阔论自己对人生的最新感悟。在人生走过大半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开始进出八宝山这类的地方了,自然也就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总结。
第一种生活是大多数人们的态度,叫活的有点累。人们为生活的更好而奔命、为挣的更多而劳累、为房子更大而存钱、为富足后有更多财富而炒股、为当上更大的官而跑部钱进。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这样的人,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条件。这是我们这些人的基本生活态度,我们可能无奈,因为我们的确还是穷人;我们可能无法,因为我们必须为背负更大的责任而努力。这种思想也容易导致无论多么富裕、高贵的人,表面看起来都十足的绅士,而骨子里那点斤斤计较的性格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就带出来了。
第二种生活态度是为活着而活着,可以叫活的有点贪。人总是贪生怕死的,在经过了大半辈子的血拼之后,很多人都是不太满足自己的成就的。在机会不可能再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就会转变思维,想着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来平衡落差。工资不可能比别人高了、职位不可能比别人高了、待遇不可能比别人高了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血压千万不能比别人高了。活着就是经济效益、就是最大的成功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转变了总比血战到底要好,想开了总比别扭死自己要强,识时务者为俊杰吗。但这种认识还是基于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惜命、吝啬、死要面子活受罪仍然是其基本特征,贪图便宜是其改变不了的本性,过度医疗、挥霍公款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
第三种是现在最时髦的生活态度,就是勇于放弃的生活,可以叫活的有点乐。房价已经高到登梯都难摸到的时候不可能再买房了;年龄太大不可能再和年轻人竞争上岗了;事业已经到了自己登峰造极的高度,再往后也没有啥大发展了。手里这点钱投资项目有点少、存在家里没啥用,消费吧成为了一些人的最优选择。有人可能云游四海、有人可能隐居乡下、有人可能热心公益、有人专司慈善。总之,这些人已经逐步淡出了名利场、远离了是非红尘,这时候的人们认为自己无所渴求,还想给后人再留下什么东西都是对历史的犯罪。当个户外的驴友那是在透支生命、当个爱心志愿者那是在奉献才智、捐出财富金钱时也不用再前思后想,这时的人们在走向成熟、走向高尚、走向纯粹、走向人人向往但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境界。
人们可能有过多么的风光无限、也可能遇到过多少的艰险困难、经历过多少的悲欢离合,那都是人生的过程,怎么样的经历就有怎么样的感慨。但最终我们都是一样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带走,除了你的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