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个名山就不是那座山了?
(思茅改成普洱市的理由难以服人)
4月7日晚,云南省思茅市举行了市名更名授印揭牌仪式,从4月8日零时起,思茅市正式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市市级机关所在的翠云区也随之更名为思茅区,同时,原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据说早在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就在思茅设置普洱府,这一地名已经沿用了两百多年,当地群众对该地名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另外,普洱这一地名从读音到内涵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长期认可。因此按照官方的解释迟到今天的改名也是人心所向,顺应了历史的要求。
由于对云南的地理、人文、历史不太了解,因此不敢贸然对思茅改普洱说三到四。但由于近些年很多城市改名成风、改市、改区成风,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思茅改名是不是也在跟风?实际上一个地方的名字就是和人名一样,只是符号一个,但即便是符号,人们也愿意叫的响亮一些,因此任何一个城市的名字,都有她特定的意义。即便是不太那么顺耳的名字也有其历史的渊源。今天人们忙着改名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当然原来使用了很久的历史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确实给城市改名也不是咱们国人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前年韩国的首都“汉城”就改名叫“首尔”了,虽然这个“首尔”怎么都听着别扭、说着绕嘴,但人家改了就有人家的道理,但这个“道理”到底有多少道理就只有历史来检验了,但不能不让人想到“汉城”可以改成“首尔”,汉江能改成“首尔河”吗?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也恢复了“圣彼得堡”的旧时名称,城市名字竟也与革命历史同兴衰,这也是革命者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
实际上要想给自己的城市更名,地方政府都能找出自己的独特的理由,比如“石家庄”已经发展到百万人口了,再叫“庄”就名不符实了吧?比如“三门峡”已经高峡出平湖了是不是可以叫“平湖市”?比如“北京”是不是改回“北平”、“乌鲁木齐”能不能再叫“迪化”等等?
这地方的名字原来也和人的名字一样喜欢与时代潮流跟风,比如前些年的东风公社、向阳大队现在都没有了。过去全国的县城几乎一半都是“城关镇”,现在这些县城又齐刷刷地叫“什么州”了,好像叫“州”了就表示自己的地界和三国时代就挂上钩了似的。
像思茅和普洱这种县与市之间的“父子”互换的改名方式以前也有过,比如河北某县在80年代县改市后,原来的某某镇一下提升到成了某某市,而原来的县名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条街道。不知道人们热中改名到底是种什么心态?如果在自己任内给后人留下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该如何向历史交代?难道不改个新鲜的名字你这个地方就不能闻名与世了?就不能经济发展了?
由于直到前年一队马帮从云南运送普洱茶到北京香山,很多人才知道有普洱茶这么个东西,普洱茶大概也是从这是才逐步风迷全国的。以前在外人眼里“思茅”确实是比“普洱”名气大的多了。现在普洱茶成了当地的一种品牌,当地也有打造普洱茶文化的计划,普洱茶又成了当地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实际背景下的更名,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茶叶大战给闹的?
一个茶叶品牌真的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把城市冠上品牌产品的名字就万事大吉了?我们知道以前以工厂闻名的城市可不少,但在后来的工业化进程中产品被淘汰了,城市也就黯然了。一些以知名人物命名和以知名品牌命名的公司大都轰动一时,但真正能坚持下来、发展起来的少之又少。看来知名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永动机。
产品、品牌轮回转,而城市、山水该唯一。普洱茶虽然历史悠久,又曾供奉过朝廷,但它终归就是那么一种民间酿造的大众茶叶吧了,喝茶就和吸烟、喝酒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每个地方也有当地的习惯,谁能保证就一定能把普洱茶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即使很多人都开始喝普洱茶了,那怎么能保证人们就一定能越喝越猛,把个普洱茶搞成普天之下长盛不衰呢?如果真的有一天普洱茶不那么被人们叫的震天响了,思茅的人们该做何感想?会不会因为普洱茶的衰落影响到其它行业的发展?因为思茅这个城市不可能因为改了普洱就只搞单一的普洱茶这个东西了吧?
普洱茶这种东西究竟有多好还要再经过历史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检验,最近就有专家对普洱茶的保健神话提出了质疑,对其制造工艺表示了不同意见,甚至有人认为普洱茶所含的有益成分与其他茶叶无异,所谓的“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美容、防止动脉硬化、抗癌等功效”没有科学根据。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普洱茶”莫非也是一阵风?当然对普洱市就更加担起心来。
另外从报道中看出,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一直存在“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这么一个建制县,今天更名为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这也说明“普洱”从来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没有被人们遗忘。并且这个自治县也就在思茅市的地界内,那应当说是自治县更是“普洱”的正宗,思茅有强夺人爱之嫌。
咱们有句尽人皆知的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只要神仙在,这山就总会有一天成为声名显赫的名山,那时山因仙而名,仙因山而灵。就像今天的五台山一样,人人知道那是佛教圣地,而五台山的和尚个个都成了大师级的人物、成了佛的化身。所以关键是如何把神仙供奉好了,而不要急着给山改名字。
同时扩大化的改名方案也可能造成因小失大的后果,比如,香格里拉这个美妙的名字,无不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无尽的追求,但现在你到香格里拉市看一下,可能就会产生一种失望的心理。你会想,啊!香格里拉不过如此,也是高楼、马路、商厦、人群,和我的家乡差不了多少呀?如果没有香格里拉这个城市,香格里拉就永远是神秘和幻想的代名词。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一个城市的改名也会耗费巨大的直接成本,以前的文件需要重新颁发、公章招牌要重新更换、与外界的一切联络方式要重新调整等等。以前就听说过某县改市后就因为上百万元的信封作废被印刷厂告上了法庭。间接成本可能更大、时间上的浪费、人们思想上的转变以及信息、物流、资源的障碍也是无可计算的了。
现在是经济社会,也是个信息社会,干什么事都要讲成本分析,也要保障信息的畅通,给城市改名这件事还是要谨慎从事、慢下决断为好,因为这毕竟是关联度非常高的历史性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