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堆的问题让房产新政如何作为
1、商品房房价增速太猛。以北京市为例,2005年1至10月份全市商品住宅期房平均价格6781元/平米,同比上涨了1196元,涨幅为21.4%;其中普通商品住宅6754元/平米,同比增长11.3%。同期,全市存量住宅买卖平均价格4365元/平米,同比增长9.1%。二手商品住宅平均价格4643元/平米,同比增长8.5%。
2、专项信贷资金规模小、供应不足。目前专项用于发放住房贷款的住房基金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和个人住房储蓄存款都存在规模小、供应不足的问题。住房基金存款包括政府住房基金存款和企业的住房基金存款。目前由于多数国有企业效益差,根本无力从企业留利中补充这部分基金,而政府方面由于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各类财政支出的增加,也无力增加住房基金。
3、外资投资房地产业没有进行限制。中国从2002年取消外销房和内销房的区别后,外商投资中国境内的房地产再没有任何政策障碍。2004部分城市的外资购房比例接近20%,至2005年,已经有接近1500亿美元的的国际游资进入中国。2005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中的比例为15%。
一般外资购房绝大多数不是以居住为目的,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房地产项目就成为外国投资者下赌的资产目标。 4、缺乏风险转移机制,空置房屋面积比例高,贷出款项没有安全保障。违轨资金非法进入楼市,贷款债权按期回归率低,形成开发商囤积房源、投机者大量购房套现银行资金。
据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显示,截止到今年4月30日,北京市可售的期房项目共1512个,其中未售住宅109106套,面积为1541.39万平米。
国家统计局2006年5月1日发布的统计报告称,完成开发土地面积7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5%,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1.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1%。
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31日公布的消息说,上海居民房贷月供收入比为45%;北京居民房贷月供收入比为42%;十大城市的居民房贷月供收入比平均为35%,平均债务率为38%。超过国际房贷月供收入比30%的警戒线。
5、融资结构不合理。85%以上的住房金融资金投向开发商,而住房消费融资只有十几%,造成一方面开发商开发规模过大、规格过高,另一方面居民现金支付能力不足,居民购买力低下,形成住房空置。
6、地方财政靠地吃饭,成为助推房价虚高的一支黑手。由于中国的城镇土地一级开发市场由政府垄断,二级市场交易受到严格限制,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成为房地产发展中的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从农民手中低价征地,然后高价转给开发商。地方政府成为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实行分税制后,与房地产相关的绝大多数税种都属于地方税。
北京的地王记录频频被刷新,今年的三月份,就有丰台的万恒家园拍出了16.6亿元,海淀的温泉2号地拍出11.5亿元高价,这两块地光楼面的的地价成本已经达到5000元/平米。在南京一块底价8.84亿元的地块,竟然被124次举拍叫价,最终以14.95亿元售出。土地的高价推动了楼价的上涨,楼价上涨又带动了地价的一路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