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凭什么控制人口规模
我是北京1990年代的新移民,像我这样的移民北京可多了去了,北京的人口发展速度确实惊人。现在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500多万人了,还有官方报告的400多万“流动人口”。说是“流动人口”,还流动个啥呀,这些人大部分都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在北京有了稳定的工作,很多人都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北京的移民为北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为改善北京人口结构提供了条件,这是北京建设的需要。但最近以来,北京的人口规模也给北京的社会、发展、经济等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所以北京的有些人士、有些机构开始探讨如何限制人口规模发展、控制人口迁移,“北京户口”越来越成为一些“流动人口”心中的痛。
在今年的人大会上,耿素玲代表关于“外地购房人在京未满两年应缴税”的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波澜,与政府正在推行的市民待遇政策也不和谐。市政府从去年开始为打工子女上学大开绿灯,今年又开始为外地农民工的工资保障、福利保险等制定政策。在北京的外地人正在和北京人融合在一起,区分的界限越来越小,最后可能只是一纸户口了,这样在买房时增加点税收的建议没有多大意义。就是对那些在京居住不够两年的人加税也没有道理,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为什么许你住,不许人家来?说北京的发展用的是北京人的纳税钱,那中央的投资也没有外地人的贡献?
话说回来了,人家今年买了房,明年、后年不就有人家的纳税钱了吗?
北京的人均GDP已经和一些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北京的经济结构并不像人家那么先进合理。所以北京才会有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尽快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以建设项目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北京才会走出围城、走出囚徒困境,实现人口、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四百万外地人不是来北京定居享清福的,而是本着就业机会来的。所以不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的措施就不会有多大效果,门槛提高会带来经济成本提高,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房价高涨。
北京未来五年的人口控制指标是1600万人,但现在就已经达到1530万人了,已目前的增长速度,明年一年就达标了。经济增长也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GDP可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人大代表也发出了“拼GDP,人口永远降不下来”的感叹,把北京建成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才是人们所期待的。
现在关于北京的繁荣与环北京贫困带的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关注,建立和谐社会可不是仅仅建立在北京的版图上,所以脱离周围环境地谈北京的问题,终究会酿成后果,环境问题是这样、经济问题是这样、社会治安是这样、人口问题也是这样,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