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小平
张小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63
  • 关注人气:9,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鸿祎:人工智能应更好地为人服务

(2015-10-13 15:43:24)
标签:

周鸿祎

o2o

互联网

智能爆炸

智人


http://s7/mw690/001kTqPczy6WaGFlu4ub6&690

从小到大,我有一个爱好一直没有变,这就是读各类科幻小说、悬疑侦探小说。我是一个科幻迷,不仅一直追着世界最新的科技发现,也最爱看科幻电影,比如《黑客帝国》、《环太平洋》之类的,看完以后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们人类未来能像《黑客帝国》所写的那样,纵横于虚拟世界吗?未来的世界是不是像《环太平洋》那样,智能机器人会成为战争的主体?

今天,智能化浪潮已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电影“科幻产品”已成为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且不说工业机器人已经普遍应用于高精尖的生产线上,现在无人驾驶汽车、物流配送无人直升机已经成熟,即将进入我们的生活,也有不足千元的扫地机器人,在家里能清扫地板,电量不足的时候还能自己找到插座去充电。这些科技产品看起来可能不如《007》中的智能手表、《碟中谍4》中的智能眼镜、《全面回忆》中的嵌入式装备等电影的科幻产品那样酷,但将来会像洗衣机、冰箱、空调器一样,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不能只是一个看热闹的旁边者,我们还得要把握趋势,最好能投身进入这个令人激动的科技大潮,我们需要理解人工智能的本源,要知道它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简单一句话,要有一本普及人工智能的书,《智能爆炸:开启智人新时代》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普通读者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多是来自于科幻作品,比如书和电影。有意思的是,《智能爆炸》用了一章的篇幅,对有史以来的所有科幻作品进行了汇总和点评,其中一些作品是我特别喜欢的,所以一读起来就有一种亲切感。

2015年1月份,谷歌的奇点大学校长、著名的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拜访360公司,我跟他一起聊了很多人工智能的话题,比如人工智发展到最后,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库兹韦尔比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更乐观。今天,业界开始热烈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人是否最终会被机器取代等问题,但对其具体进程和未来的人类命运则多半会打个问号。

《智能爆炸》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将是制造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也将进入“智人时代”。这本书的某些观点和提法我也不是完全认同,但我认为是有助于更多的人超越当下的互联网+和O2O、互联网金融等热浪,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现在,互联网巨头都在抢滩O2O,我的理解就是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商业服务。我没有O2O的基因,向打车、外卖类O2O服务都要倒贴钱,比我当年搞免费杀毒都更狠、更彻底。我是学习计算机技术出身的,智能硬件是我认为自己有基因能做好、同时也是我认为属于下一阶段未来的东西。换句话说,我认为智能硬件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保护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则是我做智能硬件的出发点,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家和人更安全。例如,360智能摄像机有一个“看家助手”功能,能够智能识别摄像头镜头范围内异常情况并截图推送给用户。360儿童卫士智能手表,具有通话和定位功能,这为的是让家长和孩子方便通话,防止孩子走丢或被拐。

很多人跟我说你做的智能硬件产品不够高大上呀!我告诉他们,我关心的是用户是不是每天都用我的产品、是不是每天都依赖它?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的智能产品应该是更好地为人服务,让人产生依赖感。

当然,在本书中,作者还梳理了不少利用智能技术提供服务、研发产品的新兴公司,他们也都在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无论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图计算,还是仿生机器人技术,他们在催生一个个产业的背后,实际上是在改变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总之一句话: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最终是要更好地为人服务! 

——选自《智能爆炸:开启智人新时代》

 

http://s11/mw690/001kTqPczy6WaGMtJQSda&690
 

链接: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15PXNIIM/?camp=536&creative=3200&linkCode=ur2&tag=b5m05-23&utm_source=b5m.com&utm_medium=b5t 


http://item.jd.com/11773060.html 


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23780391&host=product.dangdang.com 

周鸿祎:人工智能应更好地为人服务周鸿祎:人工智能应更好地为人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