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最近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41亿元?这么少?”当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亲自把一份《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送到传媒巨头、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手中时,他随手翻了翻,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这份报告是由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次对包含制作、发行、版权销售、影院建设等因素在内的中国电影市场给出了整体描述,是至今为止关于中国电影投资市场最为详细和权威的分析报告。报告兴奋地指出,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已达到41亿元人民币,但默多克似乎对此没有一点胃口。
对中国电影的投资市场,现在有两种持截然不同论调的人:一种是乐观主义者,一种是悲观主义者。
前者认为,随着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徐徐打开,以往单一的中国电影投资市场,已经呈现出民营突起、国企居上、外资抢滩的可喜局面,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10年内有望加速。《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今后3年,中国电影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36%的速度增长,2005年总体规模将增长39%,达到57亿元;其中电影票房将增长30%,达到20亿元。2007年将达到104亿元,票房则会以26%的速度增长,达到29亿元。
国家电影局局长童刚颇有信心地说:“中国电影有着150亿元至200亿元的市场容量,10年后更可达到500亿元。”这样一番表白进一步增加了投资人的信心,一位国际娱乐业巨头曾惊叹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它不仅仅是座金矿,简直是个钻石矿!”
后者都认为不容过早乐观。据《中国投资》杂志透露,目前我国通过电影发行放映真正能够获得商业利润的电影数量每年不足40部;在放映场次上受到一定限制的20部进口电影的总票房,几乎相当于100部中国电影票房的总和;全国电影票房能够超过500万元的国产电影不会超过10部;除了极少量的中外合拍影片以外,多数国产电影平均投资规模不到300万元;国产电影的平均亏损估计达到70%%以上;中国人均看电影仅为0.5人次,不到美国的1/10,其市场空间的萎缩可见一斑。
具体情况究竟如何?且让我们拿几部近年来的中国商业大片作为分析样本,看看谁在投资中国电影市场?有什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民营资本+港方资本=《夜宴》
投资方:华谊兄弟影业公司、香港寰亚电影公司
导演:冯小刚
主演:章子怡、葛优、吴彦祖、周迅、马精武、黄晓明等
上演:预计2006年9月底
投资:1亿2千万人民币
票房:稳赚1亿以上
对于冯小刚来说,《夜宴》显然是他导演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的转型之作,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冯小刚擅长的是操纵低成本的电影,这次投资高达1亿2千万人民币,市场的压力自然不小;其次、冯小刚的电影一直以小市民的生活及其生动的语言取胜,但这次却“舍长取短”,不但准备步张艺谋、陈凯歌后尘,不但准备玩武侠,而且也将在电影里大炫电脑特技;最后、一地守着“贺岁档”这块黄金宝地的冯导,这次却另辟蹊径,准备“强攻”暑假档。
但投资人华谊兄弟影业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似乎对此稳操胜券。对冯导电影的盈利能力,历史已经证明了:十拿九稳!另外,和香港寰亚电影公司也已经有了成功的合作基础:2004一部票房收入高达1.01亿元人民币的《天下无贼》,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在《手机》中,仅摩托罗拉一家赞助商就让华谊兄弟赚了500万元;而《天下无贼》中,中国移动通信、诺基亚等10几个商家共赞助1800万元。而在《夜宴》中,王中军将继续这种赞助模式,据悉,2005年底,华谊兄弟与剑南春集团签定合约,剑南春作为《夜宴》的第一家合作伙伴将亮相《夜宴》里。
王中军的野心不仅于此。作为他“赢利目标最大的电影”,更大的目标是冲向国际市场。《夜宴》现在海外版权售出的最高价钱是日本的500万美元,东南亚以及韩国分别掏了27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欧洲则只有英国签了约,出价100万美元,其他欧洲国家以及北美市场则都还在观望和洽谈当中。虽然因为《夜宴》投入成本很大,无法实现《天下无贼》200%的赢利,但预计净利润也有1亿多人民币。王中军表示,海外市场的销售将帮助《夜宴》收回至少80%以上的投资。
盈利之外,王中军还有着“冲奥”梦想。为此,他选用了在国际影坛中亚裔女影星片酬最高的章子怡,一人的片酬就高达500万美元。而《夜宴》自称改编自西方名著《哈姆雷特》,背景也是选在了对西方观众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大唐盛世,这无不显示了《夜宴》“走出去”的目标。为了顺利入围奥斯卡,《夜宴》也将进行提前点映,时间就安排在9月份。
欧美观众被《卧虎藏龙》《英雄》等华语武侠古装大片培养起来的好胃口,却被一部《无极》又倒了胃口。《夜宴》能否再次勾起他们的兴趣,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民营资本+外方资本=《满城尽带黄金甲》
投资方:新画面影业公司、渣打银行等
导演:张艺谋
主演: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刘烨、陈瑾、倪大洪、李曼、秦俊杰等
上演:预计2006年底
投资:3.6亿元人民币
票房:国际市场销售期望1亿美元
有人戏评国内武侠片市场:“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曾因《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大片而饱受非难的张艺谋,因为“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凯歌的一部《无极》,又重新燃起信心,号称将用3.6亿元人民币打制《满城尽带黄金甲》。
拍大片,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导演们的趋势。有趣的是,目前市场上这些亿元大片涉及的题材几乎全都是古装功夫电影。虽然《夜宴》号称“中国版的《哈姆雷特》”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自称“唐朝版的《雷雨》”,但这些影片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古装+功夫”的外壳。
原因何在?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一语中的:“现在只有古装功夫片可以荷载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因为功夫或者武侠电影是中国独创的,更容易被欧美市场所了解和接受。”而其它在海外市场颇受青睐的科幻片、灾难片等,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和技术的实现能力还远远未及。
对于新画面影业的董事长张伟平来说,每次电影投资,无非是“旧瓶装新酒”:“旧瓶”既古装武侠,“新酒”是指在国际市场最具号召力的华人明星,如: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巩俐、梁朝伟、张曼玉、金城武等。而在亚洲极具人气的歌星周杰伦,也被“委以重任”。
当然,张伟平手中真正的王牌是张艺谋。中国电影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屈指算来不过三个: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但冯小刚的国际化程度明显还不够,陈凯歌因为一部《无极》而恶评如潮,甚至在北美残遭退货的命运。相对于“蓓蕾初放”的冯小刚及“过早夭折”的陈凯歌,张艺谋称得上“一枝独秀”。张伟平认为,张导“个人对市场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片中的大多数明星。”
张伟平的压力显而易见。前一段,有媒体爆出《满城尽带黄金甲》向渣打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贷款1000万美元的传闻。张伟平表示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们从拍摄《英雄》开始,就已经有国际金融业的资金支持了。因为拍摄商业大片,不同于拍文艺片,需要巨资投入。为了缓解资金上的压力,我们从国际上的金融机构贷一部分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中国能有更多的电影人能在国际上有这个信誉和市场认知度,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就不用发愁资金的困扰了,这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做法。”
面对如此高昂的投资,张伟平显然没太把国内市场放在眼里,“海外才是国产大片收回投资的主战场。”他乐观地期望:《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际市场销售能达到1亿美元。他的信心来自于当年《英雄》在北美地区的销售,“我们和米拉麦克斯达成的保底分账金额是2000万美元,对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北美地区发行的保底金额应该不会低于3000万美元。”
日本是中国大片的另一个重要市场。2002年,《英雄》在日本的发行权就卖出了500万美元,之后的《十面埋伏》在日本的交易金额达到了800万美元。另外,欧洲、东南亚和韩国也是中国大片回收投资的重要区域。
但据了解,日本的票房力其实不容乐观:当年《英雄》在日本狂卷了42亿日元的票房,但《十面埋伏》的票房却猛跌到22亿日元。而去年Gaga电影公司以450万美元购买了《无极》的发行权后,至今还未列入院线大规模上映的计划。
国有资本+外方资本=《无极》
投资方:中影集团及美国月亮石娱乐公司和韩国、日本等几家外方公司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柏芝、谢霆锋、刘烨、张东健(韩国)、真田广之(日本)、陈红等
上演:预计2006年底
投资:3.4亿元人民币
收益:国内票房1.9亿元人民币,国内音像版权1600万元人民币,海外版权预计2000多万美元
一部烂片毁了一个好导演。
2006年5月5日,《无极》在全美213家影院小规模放映。好不容易进入欧美市场,但《无极》仍然恶评如潮:
“任性地把斗剑、翻筋斗、神话浪漫故事和电脑动画之类的东西混在了一起。”——《纽约》杂志大卫"埃德尔斯坦
“一个受诅咒的王子,一个被错认的身份,还有一个世界级的导演能搞出的最差劲的特技。”——《纽约日报》约翰"安德森
“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应该把巨大投资的一部分用于改进剧本。”——《明尼波利斯星讲坛报》柯林"卡弗特
…………
陈凯歌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清高漠视国内的批评,因为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越是有人骂的电影票房越高。但在国外不一样,对于一部外语片,媒体和影评人的评介有时起直接引导作用。《无极》上映10天后,票房只有51万美元,上映影院的数量也在第二周缩减至108家,各大电影网站给出的评分都在C上下徘徊。在媒体评价不佳和票房惨淡的双重压力下,《无极》在全美主流商业院线上映的期待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海外预计2000多万美元的版权,能否收回也成为一个悬念。
《无极》从开拍开始,一直麻烦不断。先是传出预算超支,投资方对陈的“败家子”行为颇为不满。据媒体公布的“烧钱行为”有:花了几百万从北京雇用几百个保安和十几条精壮警犬,用于防偷、防盗、防记者;后来在云南分别花了200万盖的“海棠金舍”和“迪庆王宫”,被监理部门评为“豆腐渣工程”而弃用;在浙江横店花了近200万盖的“魔幻王宫”,一拍完后就“自焚”了;在内蒙古又花了200万盖“海棠金舍”;北影厂4个超级重要场景也花了数百万;因道具车操作失误起火烧毁了70万的摄影器材;在内蒙古某宾馆,谢霆锋房间是不明原因引起失火……
至少后来的“馒头事件”、“北美退货事件”、“环保事件”等,更是把陈凯歌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无极》的投资方——中影集团,是一家国有资本的电影投资者,这次无疑是做了一次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自筹资本=《东京审判》
投资方:高群书、郑天华、岳路、徐家轩
导演:高群书
主演:刘松仁、曾志伟、朱孝天、林熙蕾、英达、曾江等
上演:2006年5月1日
投资:号称3000万人民币
收益:未知数
当2005年7月23日终于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后,《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家蒙头就睡。第二天起床,他足足打了一个月的CS游戏。“不管是谁,只要一提电影这两个字,我就象一只怀春的猫被踩了尾巴一样,心里号叫一声,心脏就像被人用玻璃划了一道。”
当初,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这部影片,本来准备于2005年8月15日,也就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这一天在全国公映。但直到半年以后,影片才迟迟上映。
别人是“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而高群书则是“拍片拍成制片”。高群书现在经常用北京人常说的“四大傻”来自嘲。据《南方周末》报道:一个所谓的“圈内人”孙昌平,把首次拍电影的高群书和另两个指望靠电影短期内挣钱的圈外投资人郑天华、岳路彻底地忽悠了一把。
结果,作为影片出品人的孙昌平却分文未掏,而郑天华、岳路两人先后分别投入400百万元,最后逼得两个人要疯了,每天口口声声要跳楼。到后期已经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导演高群书终于没有抵住两位投资人的厮磨,答应接手后面的资金来源。最后,高群从自己口袋里掏出200百万,再加上朋友徐家轩的200百万元,才补上剧组的资金缺口,让影片草草收场。
据圈内人士介绍,自国内电影体制实行改革进入市场化操作以来,有不少所谓的电影人利用圈外人对电影投资的不了解,在尚未建立职业制片人体系的国内影圈充当起融资的关键角色。他们先鼓吹要拍摄一部预算很高的电影,但在拍摄中却只花费很小一笔钱,节流下来的钱却往往不知所向,最后把投资人推向悬崖的边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