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心燃烧孤独与柔情的浪漫诗人青海湖(文/一箪)

(2009-04-09 09:59:09)
标签:

浪漫诗人

单簧管

诗歌

家园三章

青海湖

文化

分类: 诗歌评论

            在孤独与柔情之间

                                 ——浪漫诗人青海湖


 一箪 

 

    最早认识青海湖,是在一家西部论坛,那时我还没有真正走进网络,只是一次的偶然事件,让我打开了这家网站,也就是这一次网络之旅,让我真正认识了青海湖,接触了一个诗人敏感而孤独的内心。在这家论坛上,我第一次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读到了我认为我读到的最美妙的诗歌。说美妙是因为这是一个来自大西北青藏高原、有着异域色彩的诗人,雪域、高原、蓝色、湖泊、高地、北方的天空、淬火的马蹄、昆仑雪山、喜马拉雅、隆起的王位、丝绸的尊严等意象,都让我觉得新鲜,特别是诗人想象的绮丽和浪漫的情怀,以及他的诗歌感情的充沛,激情的饱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人的生活并不如意,苦闷、仿徨、失意伴随着他,生活中一个个的变故都使他感到生活的不如意、不美满、不顺心,渴望温情和慰籍,渴望成功和长年奔波在外、风餐露宿的地质生活,使他有一颗不同于常人的流浪的心和漂泊的情怀,他是一个有着流浪情怀的诗人,一个忧郁的诗人,一个把自己的喜悦、苦闷、憧憬和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寄托在文字中的诗人。他的诗歌含蓄内敛、机智灵动,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诗歌充满着丰沛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他是以一个情诗王子、浪漫骑士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后来我担任了这家网站和第三条道路散文论坛的版主和主持人,在这两家论坛上青海湖的诗歌点击率是最高、最受欢迎的。时光荏苒,青海湖从青海省西宁市调到了陕西省西安市,诗人的境遇发生了变化,诗风也发生了变化。回头再来读青海湖现在的诗歌,虽然少了地域等特色,诗歌有了明显的汉化,诗歌内涵也许更丰富,但我仍然固执的认为,青海湖写的最好的诗歌,仍然是我读过的那些让人记忆犹新的激情、充沛、饱满的句子。

    最初读到青海湖的诗歌是长诗《家园三章》和《蓝色的梦》《蓝色的雨》《春天的手》,后来又陆陆续续读了《月光》《一个站在阴影里的人》《我想靠近一种声音》《一个落在麦田深处的词》《桃花岛》《魔笛》等。这些诗歌可以说是青海湖的代表作,是流传在诗友中间的名篇,只不过诗人内敛、不喜张扬,也不愿意推介自己,一直默默的写着……青海湖的诗歌婉约而不失大气,奔放而不失恢弘:

   

     当湟水河成为黄河以前
   我是一粒深藏火焰的种籽
   西北风吹过五千年苍绿
   青海的天空铺开巨大的花毯

   高处是鹰,是无边的空旷
   羊群低头啃草,倾听草坡上漫过的歌声
   一把锄头扶着母亲弯曲的腰身
   一个男人端起青海湖,一饮而尽


    我在黄河上修建了五座大桥

       我要让青海飞,太阳新生

       让青海迅速向东。美人卸下忧愁

       让喜马拉雅——我的头颅  直逼天空

 

       这枚种籽,从大十字发芽

       上,横跨昆仑雪山

       下,穿越中国大地

       秋天把它的嘴唇染红

       血色的长江,血色的黄河

       燃起大火。我要让阳光插入岩石

       花朵瞬间打开

       让青海这匹烈马踩过我的身体

       ——躺下的路标,指向东方。

 

这些句子至今读起来让人激动,充满张力,让人感到血液的流动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破碎,完整,再破碎
  让世人在青海的血脉掏一把盐
  然后,心怀慈悲
  走进青海——孤独而燃烧的内心
  触摸丝绸的尊严
  让痛苦和荣耀回到隆起的王位

                  ——《青海的种籽》

 

    “ 一个男人端起青海湖,一饮而尽”,多么狂妄的想象!我为这样的句子击节叫好!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居高临下的眼界,这些句子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的。我深深的感到写诗是富有想象力的一件事,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写不出优秀的诗歌来的,一个缺少真情实感,没有大爱与大恨的人的人也是写不出优秀诗歌的,在这里技巧已经退到了其次。在《家园三章》的第一章里,青海湖深情的写到:

 

     你是唯一随我而去的婀娜月桂
   我们沿一条河流游戈于千年秘史
   像一片落叶去叩问另一片落叶
   像风和雷电,剥去地下矿石的外衣
   逐日黯淡的玛瑙、玉石与我的目光对视
   我看见金色、蓝色、银色的光芒闪烁
   月亮照着黑色地母的形象”

                ——《家园三章》的第一章节录

 

     是的,我必须忘却已开悟的智性
   化蝶飞进庄周之梦 把触角俯向三叶草
   从根茎的饱满处饮啜辽远的民歌
   在遗落的古歌中 探测语言和思想的深度
   在金色的寓言里 吸收永不枯竭的琼浆
   东方的无色板块上盛开56朵瑰丽之花  
   梦的高处依然是梦
   拨亮心中的灯盏,一只鸟变成灵魂的向导
   让每一条溪流里沉淀的历史 联结人类的根蒂
   让世界发现更高处的河流、雪山和光芒

                    ——《家园三章》的第二章节录

 

     在《家园三章》的第三章里青海湖写到

 

    当月亮顺着我的身体向下滑落

    当大地沿着我的身体升向太阳

    我只想在征战多年之后 收回流浪的心

    在琼紫的钢琴声中

    卷入你四肢美丽的旋涡

    飞翔或隐居

 

    初读这些句子时,我并没有觉得有多美,多年以后再来品读这些句子,我竟然发现我当初并没有读懂它的含义。“我仍然是一把琴,渴望与你灵魂深处的旋律/天长地久,和谐共鸣”。青海湖给他的诗歌赋予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把想象和美发挥到了极致。有一首《今夜的单簧管》是这样写的:

 

  是谁关闭了通往天堂的大门
  让我在黑夜里倾听单簧的哀鸣
  昨日的雨水,刻划着雷声
  从今日的高原上滚过

  它们在天空酝酿着一场灾难
  我看见油菜花纷纷枯黄 
  蓝色马蹄莲迅速开放又衰败
  它们隐在六月的暗处,默无声息

 

  不是在水或音乐的节拍里获得永恒
  有时在一阵阵无名的忧郁里更加清晰
  我试图伸手阻止这场劫难 却发现
  它比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更早
  我在嘶哑的歌声中看白雪落在门前
  落在我梦寐以求的大红地毯
  一个世界春暖花开,一个世界神色黯然

 

  这是今夜我唯一握在手中的器件
  黑色的单簧管我把疲倦的身体倚靠在它上面
  却固执地守着灯光和体温
  守着我无法摇撼的信念
  我在无人喝彩的舞台上唱着醉心的歌谣
  在每一个气孔单纯而忧郁的生涯里
  打捞我的似水流年

 

  今夜的高原
  一场大水漫过山峦,漫过我的望眼欲穿
  想起你,我跑尽这空无一人的街道
  单簧管孤独的旋律无处不在
  重重叠叠的喑哑加重了疼痛的颜色
  是的,今夜我耗尽了一生
  只为走进大海的内心
  我在茫茫水上飘荡,听不到海浪的呼吸
  只有掌心的波纹。低音穿越其间,恍若幽灵
  今夜,音乐埋下的梦,难以苏醒

 

    这是一首充满着忧伤与柔情的诗:“是谁关闭了通往天堂的大门/让我在黑夜里倾听单簧的哀鸣”。作者不得不借助诗歌的形式来满足自己忧郁的本性。

 

    我在无人喝彩的舞台上唱着醉心的歌谣
    在每一个气孔单纯而忧郁的生涯里
    打捞我的似水流年
  
    整首诗弥漫着忧伤的情绪,借助单簧管音色的柔美,抒发自己今夜此刻的心情:

 

       单簧管孤独的旋律无处不在
     重重叠叠的喑哑加重了疼痛的颜色
     是的,今夜我耗尽了一生
     只为走进大海的内心

 

    青海湖,你是内心燃烧孤独的诗人,为故乡奏鸣醉心的歌谣。有一首《桃花岛》也写的很美:

     我在黎明中打开自己
    像一株青杨与你相遇
    昨夜的雨淋湿了一个梦
    我蛰伏无声 用鲜花
    营造一座永生的城
  
    荒无人烟的孤岛在风雨中挺立
    我想起那年三月的桃花
    他们彼此靠近,彼此孤独
    那年天河的水漫过我的礁石你的黑发
    你唱起圣餐杯那样耀眼的情歌
    春天的树梢开始喧哗
    那年我们与先人们同时落难
    草原深处 我们惺惺相惜
    在黎明的臂弯里打开自己

 

    现在,浑圆和细腰不分彼此
    那些呼吸轻如羽翼,却坚如磐石
    我知道许多事情正在发生
    一只苍鹰盘旋,一只水鸟鸣叫
    天高地远。地老天荒。

    月光下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像婴儿 躲进一片清辉的梦境
    轻摇的马灯照亮桃花惺忪的眼


    而遥远的早晨
    总有一段时间我们失踪
    在世界的中心看不见世界
    我们日夜兼程,彼此隐匿、消融
    在水面留下我们的指纹
  
    从那年三月的桃花岛乘船夜航
    你成为桃花我成为岛
    这条路因为圣洁 无比艰难
    我们没有翅膀却无数次飞翔
    就像一片月光,扶摇而上
    你说,湖永远比海高
    岸上长着参天青杨
    我说,当世界坠落时
    我手中的马灯为你轻摇

 

    余光中说:“诗应如何欣赏?如果问者是个陌生人,我就会说:那要看你对诗有什么要求,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追求‘诗意’,满足美感那就不必太伤脑筋,做一个诗迷就行了。”

      诗迷读诗,可以完全主观,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口味,口味对了就觉得好。面对一首好诗,谦虚的人往往像一个学徒面对师傅,总想学点什么,总想触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但也有喜欢挑刺的,对作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读者读诗,尤如初恋,学者读诗,尤如选美,诗人读诗,尤如择妻。我只是个鉴赏者,也许我的口味不合你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三部曲
后一篇:春天的告别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