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味道

(2014-07-24 15:32:03)
味道


心有灵犀这种事,很少发生在我的身上,每每幻想有什么事会发生时,都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幻想的确有太多,但是终究只是幻想。

每天准时下班,不再加班,周末的时光用来睡懒觉,做东西吃,或者发呆,每天都过的很平庸。昨天下班,等班车的时候,突然想起某个人,当时在想,会不会突然有联系什么的,果不其然,上了地铁之后,真的收到了信息。问我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饭。

欣喜若狂,如同在路边捡到了金子一样。我说刚刚还在想你,你就发信息过来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默契,或者是心有灵犀,只是那种感觉很神奇,比起提笔忘言不知道说什么,那种无言的感觉真的让人像是受到了褒奖一样,很振奋。

昨天的三号线,没有换乘,朝着天塔的方向一直坐下去,熟悉的路口,此时已经是盛夏光景。下班时的晚霞已经褪去,远处的天际已经被黑云覆盖,阳光像是失去了光泽,一切都暗淡了下来。那个地铁站,我曾经去了那么多次,每次都是夜晚,却不曾抬头望一望,原来天塔一直离这里那么近,就在抬头的地方。

那里的建筑,那里的道路,一直没有改变的样子,沿着气象台路,朝着水上公园方向走去,前几日的高温已经消去,微微热的晚风吹在脸上也感觉像是沐浴着春风一样。的确真的是好久不见,我曾以为很多东西我都已经忘记,但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走过的路,去过的餐馆等等,还是以前的样子。

晚饭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吃的,还算好找,东西也不错,饭桌上,我再次变成了话痨。分别太久,就算家常也会想吐个痛快。一直像是旅行中的两个人,在经历不同的人生和生活,我们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风景,我听到不曾看到的,就像听着故事也能旅行一样,一小瓶二锅头就那样不知不觉中下了肚。脸颊开始发烫,显然那些酒根本不到我的量,但是却很是醉人。

下班之后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即便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时间也会像流水一样,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我带到了后半夜。地铁站口,我抽完了一支烟,然后分手。走下地铁的那一刻,脑子里,突然响起《至少还有你》的旋律,就像林忆莲在我身边唱着一样,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声音,样子,以为你变了,却发现是自己变了,我痴恋的曾经却没有变,心也没有变,即便是现在,偶尔短暂的相见,也会让我心中的五味陈杂,变得像是搅乱的稀泥一般。

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空空的双手,不论哪一只,都仿佛还有温度一般。我想再次牵起那双手,走在深夜的路灯下,起风的海河边,北京的某个街头。那么长的时间,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短暂而真实,只是现在的我们,都像散了场的观众一样,曾经演出过的一幕幕,在我们两个看来都不过是一场真实的梦而已,那散场后的最后一个拥抱,我想这辈子都无法忘掉吧!散场了之后,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只是默默的离开了曾属于对方的位置。

至少还有你。风来了走了,云知道,你来了走了,心知道。冯唐有本书的名字叫作《活着活着就老了》,这几个字形容蹉跎的人再形象不过。我是一个本身就不喜欢热闹的人,一个人,该习惯的其实也早已习惯,能改变的也早就改变了。只是心底,那种感觉永远不会消失,一直存在在那里。

深夜的时候,睡的越来越晚,总是在辗转反侧之后,起身,香烟一根接一根不停的抽,写了很多的东西,到最后也都是删了再写,写了再删,反反复复,太多我想说的话,到了思绪蔓延得无边无际之时突然戛然而止。不由得让我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曾为了某个人伤痛到撕心裂肺,不言不语,把思念放在心底,于是那两年我写了一堆没有地址,没有收信人的信,在信纸上独自纪念过去。

文字总会是解愁的最好工具。初中的时候开始和远方陌生的笔友相互写信,于此同时,从初一开始,写到大学时到日记也有十几本,从流水账般的日记,到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的文字,几年的时间,十几本日记里我记录了很多人,很多事。起初我觉得日记就是宝贵的财富,而后来慢慢的觉得日记是一种包袱是一种拖累。我曾经想要找个时间,去湖边烧掉那些日记,却发现存放日记的柜子,钥匙不见了,一晃眼,又是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搬了新家,那个文件柜就那样一动不动的放在了老房子里。

和日记一样,时间久了,感觉,记忆都和日记一样,只能用来尘封或者用来落灰。不翻开那些日记,可能就记不起某年某月的某天遇见了谁。可是那日记本里的笔迹与纸张之间的味道却又那么的让人沉醉。

某些人,你就是我封存的日记,没有文字,却藏满了声音,味道,和一帧帧的画面。就如同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一样,你会永远在我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郁江道的夜
后一篇:惊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