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启阵
丁启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378
  • 关注人气:34,3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不是弟子最多的儒学教师

(2017-07-18 09:50:56)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史热议

孔子不是弟子最多的儒学教师

丁启阵


 孔子不是弟子最多的儒学教师

图片来自网络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一生教授弟子的数量,有总数三千、优秀者七十二人的说法。但是,弟子三千的说法是可疑的,应该是一种传说,夸张。有姓名可考的,只有八十多人。

无论是七十二、八十还是三千,孔子一生招收、教授的弟子数量纪录,后世的儒学继承人,超越者大有人在。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教育行业的鼻祖,主要是因为他办学的时间早,影响大;至于门下弟子的数量,并不是最多的。

孔子亲炙弟子中,收徒教学并在生前即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子夏和澹台灭明。孔子去世后,子夏定居西河郡,在今天山西省西南部汾阳一带,以收徒教书为业,因为学问大,名望高,受到了魏文侯的倚重,待以师礼。子夏往西走,澹台灭明往南走,到了长江边上,今天江西进贤、南昌一带。“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根据《汉书》《后汉书》等史籍记载,孔子之后的儒学教师中,弟子数量较多者,有上百的,上千的,乃至上万的。

一、弟子数量上百的,有:

《春秋》公羊传专家眭孟,“弟子百余人”,其中彭祖、安乐是最为出色的两个。(《汉书·儒林传》)

洼丹(字子玉),擅长《易》学,“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后汉书·儒林传》)

杨政(字子行),擅长《易》学,“教授数百人。”(同上)

欧阳歙(字正思),擅长《尚书》,“教授数百人”。(同上)

孔长彦、季彦,擅长《古文尚书》与《毛诗》,“长彦好章句学,季彦守其家业,门徒数百人。” (同上)

李育(字元春),擅长《春秋》,“常避地教授,门徒数百。” (同上)

---------------------------------------------------------------------------

刘昆(字桓公),擅长《易》学,“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后汉书·儒林传》)

魏应(字君伯),擅长《鲁诗》,“以疾免官,教授山泽中,徒众常数百人。”(同上)

薛汉(字公子),擅长《韩诗》,“教授常数百人”。(同上)

董钧(字文伯),擅长《礼记》,“常教授门生百余人”。(同上)

周泽(字稚都),擅长《春秋公羊传》,“门徒常数百人”。(同上)

甄宇(字长文),擅长《春秋》,“教授常数百人”。(同上)

甄承,甄宇孙子,“讲授常数百人”。(同上)

程曾(字秀升),擅长《春秋》,“会稽顾奉等数百人常居门下”。(同上)

 

“常(恒)数百人”、“数百人常居门下”,指的是同一时期在门下的弟子数量,按情理推断,多年教学,累计总数上千不成问题。

 

二、弟子数量上千的,有:

鲁人申公,擅长《诗经》研究,弟子中成为博士、享有盛名的有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赐、兰陵缪生、徐偃、邹人阙门庆忌等十余人,“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史记·儒林传》)申公从楚国回到鲁国后,在家授徒,“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汉书·儒林传》)

杨伦(字仲理),擅长《古文尚书》,“讲授于大泽中,弟子至千余人。”(《后汉书·儒林传》)

杜抚(字叔田),擅长《韩诗》,“弟子千余人。” (同上)

张玄(字君夏),擅长《春秋》,“诸儒皆伏其多通,著录千余人。” (同上)

颍容(字子严),擅长《春秋》,“避乱荆州,聚徒千余人。” (同上)

谢该(字文仪),擅长《春秋左传》,“为世名儒,门徒数百千人”。(同上)

曹曾(字伯山),欧阳歙弟子,“门徒三千人”。(同上)

宋登(字叔阳),欧阳歙弟子,“教授数千人”。(同上)

丁恭(字子然),擅长《春秋公羊传》,“教授常数百人”,“诸生自远方至者,著录数千人,当世称为大儒。” (同上)

楼望(字次子),擅长《春秋》,“教授不倦,世称儒宗,诸生著录九千余人。” (同上)

-------------------------------------------------------------------------

董仲舒,因为研究《春秋》,汉景帝时被聘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史记·儒林传》)

董仲舒的弟子数量,虽然没有明说上千,但是,董氏情况跟鲁人申公十分相似,所以推测他的弟子也有千余人。

 

三、弟子数量上万的,有:

张兴(字君上),擅长《易》学,“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后汉书·儒林传》)

牟长(字君高),欧阳歙弟子,“诸生讲学者常有千余人,著录前后万人。” (同上)

蔡玄(字叔陵),擅长“五经”,“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 (同上)

---------------------------------------------------------------------------

东汉马融,可能是历代儒学教师中,最有派头、最会享受的一位。《后汉书·马融传》记载:“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如果孔子当年的教学方法跟马融类似,那么,三千弟子也是有可能的。

马融弟子“常有千数”,我们猜测其累计数量上万,牟长、蔡玄德情况可为佐证。

 

一个教师,纯粹以口耳相传的原始方法教学,教授上万个弟子,有些难以置信。古代文献中的这些数字可信吗?

有一定的水分是可能的。《后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明帝刘庄一次在国子监讲学的情况,“……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里的亿万显然不是个可信的实数,而是夸大之词。

但是,从汉朝尤其是东汉刘秀以后几朝皇帝对经学的重视情况看,一个名家门下有成千上万的弟子,又是合乎逻辑的。《汉书·儒林传》有言:“……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光武帝刘秀政权巩固后,“专事经学”,当时民间有谚语说:“遗子黄金满籯,不如遗子一经。”司马迁引当时俗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于此,《后汉书·儒林传》有生动的描述:“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

上文摘引的文献中,关于上万弟子的,多有“著录”字样。这“著录”大约就是挂名,不一定需要认真听课。事实上,这么多弟子,老师也教不过来。可能就像董仲舒、马融那样,自己在帷帐中讲学,亲耳听讲的是数量有限的弟子,其他多数弟子是由较亲近、有水平的弟子转述——分级教学,实际上是再传弟子。

                                                   2017-7-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