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满三岁后的巨大变化

分类: 日常琐记 |
奶爸系列60
语言·权利·交际
丁启阵
三周岁是一道分水岭,馨儿一过三岁,就发生了许多骤变。语言、权利、交际,几个方面各有变化。
首先是语音的变化。三岁之前,边音声母发成零声母;舌根音声母g-、k-逢u韵母或u介音韵母说成b-、p-,其他情况说成d-、t-。三岁一过,不知不觉间,这些情况突然改变了。边音虽然还不是标准的L,但不再是零声母,变成了较为接近边音声母的舌尖闪音;舌根声母,不再有b-、p-和 d-、t-之分,都是清楚准确的舌根音。说话的口齿也变得清晰了许多。
接着是主权意识的觉醒。春节刚过,我们全家自驾南下。快到扬州时,妻子打电话通过携程网预订酒店,对方要求报上住宿者姓名、身份证号码。订好酒店,刚挂上电话。馨儿就不干了,抗议道:“妈妈,你没有告诉叔叔我的名字!”强烈要求妻子报上她的名字。妻子对着手机,装模作样地报上馨儿的名字。不料,骗局被馨儿识破,要求妻子重新打电话,真的报上她的名字。好说歹说,都不奏效。无奈之下,妻子只好重新给携程网打电话,说明缘由。逗得电话那头的小伙子哈哈大笑,配合妻子,跟馨儿说了两句话,这才罢休。到了扬州,朋友们聚餐,大家碰杯饮酒。馨儿又大声抗议道:“你们都没有跟我干杯!”没办法,大家只好再跟馨儿碰一次杯。从此,只要碰杯,都不能落下馨儿。这样一来,饭桌上的气氛反倒变得轻松起来,酒也下得快了。
都说三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馨儿语言上最强烈的叛逆表现有两点:一是语气助词“哼”;二是嘴巴鼓气作喷的动作。比如我们批评馨儿电视看得太久对眼睛不好,她会反驳道:“我电视看得不久,哼!”如果我威胁她,不听话就不准她继续看电视,她会冲着我腮帮鼓起,发出“噗”的声音,喷我。馨儿最生气的表示是,哼 噗!功力大概相当于武术家的组合拳。
再接着,是语词语的骤然丰富。第一次感觉馨儿词语飞速发展是春节前,她快满三周岁时。一天晚上,我抱着她走在回家的路上。馨儿自言自语,嘲笑起虚拟中的小弟弟,说小弟弟掉到地上的东西也会塞进嘴里吃掉。我趁势问她:“掉到地上的东西为什么是不能吃的呢?”我以为,她会像我们经常告诫她的那样,回答说:“掉到地上的东西就会有小虫子呀!”孰料,她的回答却是:“掉到地上的东西就会有病毒!”过了两天,馨儿在家里摆积木玩,说是要给爸爸做个草莓口味的蛋糕。摆好的时候,只见她高举双臂,大喊一声:“草莓蛋糕,大功告成!”
不久前,一位台湾同行来北京。几位老友在一家江西菜馆给他接风,他说起自己也刚过三岁的外孙语言文字上的种种惊人表现:一次去肯德基吃饭,小朋友煞有介事地翻看菜单,然后说了句:“不然,去麦当劳也可以。”全家到常去的一家餐厅吃饭,不认识字的小朋友手指菜单,居然准确地报出全部菜名,只有饮料“葡萄汁”中的葡萄二字没有说对。诸如此类。看他说得热闹,我也凑了一则馨儿前一天的故事:去拜访座中的一位老师,下车的时候,妻子让馨儿自己抱着一大瓶她在超市选的饮料,馨儿不乐意,说:“那我岂不是会很累!”台湾朋友听后,连声赞道:“这个厉害!这个厉害!”
最近,我和妻子都明显感觉到,无论是词语句法还是逻辑推论,我们都快说不过馨儿了。有时候,还会被馨儿嘲谑一番。几天前,在一个商场,馨儿看中一个放大镜,坚持要买。买回家后,玩了一会儿,她竟对着我的脸,笑着说:“看看爸爸是什么傻样!”面对伶牙俐齿的馨儿,我和妻子经常无言以对,只能半嗔道:“这熊孩子!”
昨天,我要到学校交几份研究生论文评阅书,顺便带馨儿同去,用校园一卡通买些日常用品。因为刚下过雨,在超市里没遇到一个熟人。购物结束,准备回家。馨儿不愿意,反问说:“这不是爸爸的学校吗?”我答:“是爸爸的学校。”馨儿又问:“那为什么没有看到爸爸的朋友们呢?”我说:“他们都在工作。”馨儿说:“那我们去看看他们吧!”任我怎么劝说,都不放弃。无奈之下,我只好带她去系办公室走一趟。当时有四个同事在场的小小办公室,立刻成了馨儿的舞台,又是给大家分享她刚买的维C水果糖,又是表演跳舞,又是玩玩具——完成玩具组装时,也没忘了自己站起身,双手高举过头顶,嘴里发出“哦耶”的一嗓子,以示庆祝——没有一秒钟的消停,半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
现在,我都不知道下一秒钟,馨儿会说出什么新词语,表达什么自己的诉求,要求去见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展示!都说女大十八变,从馨儿的情况看,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岂止十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