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深刻影响后代文学艺术的一句话
(2016-04-13 23:45:42)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快乐阅读 |
孔子深刻影响后代文学艺术的一句话
丁启阵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雕,有些版本作凋,有些版本作彫,凋谢的意思。
这是个比喻(隐喻)的说法。比喻在出现艰难险阻之时,人的品格会得到考验,得到检验,得到甄别;普通人一遇困难便会动摇变卦,而君子却会努力坚持下去,凋谢得最晚。
这句话自然也是孔子有感而发的,有可能,遭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陈蔡之厄),有些人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乃至幻灭,孔子以此加以勉励。没有了具体的语境,这句话的理解就可以更多样一些。
对此,王夫之有一番话说得好,照录如下:“夫子此言,可以表志士仁人之节,可以示知人任重之方,可以著君子蓄本立德之学,可以通天下吉凶险阻之故,一感物而众理具焉,在乎人之善体之而已。”(《四书训义》)
嘲讽、斥责立场不坚、遇到困难便动摇、逃跑乃至变节的小人,可以引用这一句话;歌颂、赞扬立场坚定、面对困难不动摇,献出生命亦在所不惜的节烈之士,可以引用这一句话;身处困境,表明自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意志与决心,也可以引用这一句话。这,正是格言的妙处。
孔子这样说,是因为他把松柏树叶的后凋现象人格化、品德化了。事实上,松柏也有长寿的特点,能存活上千年,汉唐所种的松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山西太原晋祠有周柏,陕西黄陵甚至有相传为黄帝亲手栽种的柏树。松柏的高大挺拔,树叶的冬季犹绿,都可应用于园林建设。寺庙陵区、皇家花园、曲阜孔庙、邹城孟庙,都有树龄上千百年的松柏。
孔子的这一句话,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艺术。树木冬季不落叶,保持绿色,被比作坚贞不屈的人品。唐朝诗人张九龄著名的《感遇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宾,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宋代以后,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