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百丈漈

标签:
旅游杂谈 |
分类: 山水见闻 |
文成百丈漈
丁启阵
温州文成县,距离我老家台州临海只有二百余公里的路程,可谓近在咫尺。但是,我一直没有去过。说起来不免有些惭愧。因为,文成是刘基(伯温)的故里。刘伯温的大名,自打我童年记事起,便如雷贯耳。闾里乡人,口耳相传着若干他神机妙算的传奇故事。其名文《卖柑者言》,我也曾经能够倒背如流。在我的家乡,刘伯温的知名度,不在诸葛亮之下。为了刘伯温,我也应该早就到过文成,寻访过有“天下第六福地”之称的刘基故里——南田山。
不久前,因为参加在文成举办的“记住乡愁”微电影国际大赛活动,我才第一次到了文成县,在文成住了三天。在文成,除了学到不少微电影方面的知识、品尝一些文成的特色美食、攀登一段红枫古道、拜谒刘基故里等胜事之外,我还学到一个字:漈。
在此之前,漈字我只是想当然地猜测它有“水边”的意思。漈字从水祭声,按照“右文说”的理论,它应该跟“际”字差不多,有边际的意思。但是,到了文成之后,我才知道,在浙南、福建等地的方言中,“漈”字也有“瀑布”的意思。因为,文成有一处胜景,叫做“百丈漈”。
最近几年,因了各种机缘,我游览过国内不少名山,见识过不少瀑布。到文成之前,也在资料中看到过百丈漈的照片。但是,到了百丈漈,我仍然吃惊不小。
百丈漈,在知道“漈”字是“瀑布”的意思之后,都能八九不离十地想象到,那是一处落差很大的瀑布。资料上说,百丈漈分三折,俗称头漈、二漈、三漈。三折总高度272米,折合鲁班尺有一百丈多,故名百丈漈。著名的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高度落差不到78米;李白称赞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香炉峰瀑布,实际高度落差是150米;有“天下第一瀑”之誉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高度落差也不过190米。因此,文成百丈漈被某国际猎奇机构称为“中华第一高瀑”。这些数据,使我以为,百丈漈是藏在深山里,需要经过艰辛的攀登,才能一睹芳容的瀑布。
但是,到了百丈漈景区,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百丈漈距离文成县城只有四公里的距离,乘车过去,片刻即到。进得景区大门,也不像别处山水景区,山谷幽深,岩壁峭立。它更像是一处城中公园,人造的流水景致:巨石星布,流水围绕,或潭水清澈,或涛濑澎湃。随处可见的瀑布,水量不小,但落差有限。有时,道路、流水穿行在巨石之间,大有迷宫之趣。
我以为,过了这一片迷宫似的山谷地带,总要攀登一段比较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画中的大瀑布跟前。熟料,不知不觉间,转过一处山角,三折大瀑布就呈现眼前了。当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颇为奇怪:说壮观吧,道路平坦,视野阔大;说不壮观吧,三折瀑布高度、宽度都很大,似江海倾侧,喷珠溅玉。当时,站在距离瀑布百十米远的观景区内,我的心里唯一能够确定的感觉是:风景如画。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发现用手机拍照时,横拍、竖拍的效果,截然不同。横拍只觉流水满眼,竖拍才知瀑布气势非凡。
都说距离产生美感。但实际上,距离有个度的问题。超过了这个度,美感会减少,乃至消失——远到模糊一片时就谈不上美感了。我感觉文成百丈漈观景台的距离,稍稍有点远。想要感受“中华第一高瀑”的气势,需要借助望远镜头,需要发挥一下听觉想象力。百丈漈下方有一泓面积不小的潭水,倘若有机会驾一叶扁舟,靠近飞流而下的瀑布,我相信,视听的震撼,一定非常美妙!
在文成,游览著名的红枫古道时,当地朋友介绍说,翻山古道之所以有壮观的红枫美景,是因为祖先懂得利用枫树:夏季的浓荫可以遮阳乘凉,秋季的红叶宜于驻足观赏,冬季叶落便于太阳普照,山行不至于太寒冷。
如果说,红枫古道是古人奇思妙想的成果;那么,百丈漈则是造物主慈悲之心对于人间的一种馈赠:距离城镇不远,道路平坦,老少皆可往游,共赏天下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