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为何不出名?
丁启阵
家乡人引为骄傲的蛋清羊尾,即使被收录进了《中国菜谱》,知道的外地人也并不多。
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山珍海味,食材丰富,煎炒烹炸,花样百出;居然没有造就一种吃食,其名声能够走出本省,广为人知。
几十年来,我也算是个走南闯北,品尝过各地美食的人了。说实话,论食材之珍贵,论营养之丰富,论味道之鲜美,我家乡人民的日常食物,都明显好于许多名闻遐迩的外地吃食。我敢肯定,倘若来一场公平的竞赛,大部分外地名食,都将是我家乡美食的手下败将:有十几样荤素菜肴作馅儿的麦油脂,以土豆泥、饭粒、腌菜为馅儿松软可口的麦饼,可以秒杀疙瘩汤的麦虾,用料复杂、营养丰富的糟羹,以大虾、冬笋、青菜为三鲜的米麦面,以鸡蛋、鲜猪肉、冬笋、豆腐等为馅儿料的鸡子麻糍,扑鼻香的板油馒头,鲜嫩无比的大排煮面——大田大排面,还有青团、扁食、海苔饼、姜汁烤蛋羹等等,不胜枚举!
是我敝帚自珍的心理在作祟?是我爱家乡心切迷失了理智?是我的舌尖肠胃偏爱家乡食物?还是我年岁渐老、离家日久,开始怀念童年的岁月、怀念妈妈的味道?
但是,今天,我邀请的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博大V朋友们,在吃了两顿我家乡的土菜、海鲜之后,惊诧、愉悦的神情,不绝于我耳的赞美声……显然足以证明,我家乡的美食,丝毫都不逊色于外地那些名吃!实际上,不止一位朋友坦承,我家乡的不少食物,比外地许多名吃,美味得多!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家乡食物的名声难以走出本地区,走出本省呢?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得到如下三种答案:
首先是,因为我家乡的美食种类太多了,家乡人民自己食用、对外宣传时,都无法集中力量在某一种食物上。整个地区、整个省市的人,整天吃同一种东西,整天说这种东西好吃,好比整天在媒体上做些广告,整天轰炸人们的视听器官……总之,就像整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露面、出声的主持人,他们想不出名也难。原来,我家乡没有在全国出名的吃食,是因为,广告宣传工作不到位!
其次,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外乡人到了我家乡一看,美食琳琅满目,目光根本无法形成焦点,因为忙于品尝各种食物,脑子也无暇记住许多名字。离开之后,记不住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无法向他人推荐,充当不了义务宣传员。不像那些物产贫乏的地区,能吃的东西不多。如果不整天吃那一两样东西,就有饿肚子的可能,于是便牢牢地记住了它们的名字。
最后,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在对待美食的态度上,我家乡人民普遍有个私心,不愿意把家乡美食跟外乡人分享。这个私心,大约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在跟各地著名食物进行广泛的比较之后,发现天下美食莫过于自己家乡的,于是产生了“秘而不宣,独享美味”的私心。
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名了,身上的缺点会被放大,找上门请托办事的人会多起来;猪壮了,要挨宰。其实,地方食物也是怕出名的。一旦出名,食客蜂聚,材料紧缺,价格腾贵,利之所在,难免有假冒伪劣大行其道。从此,当地人就再无法以少许钱钞吃到正宗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