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石头!
(2015-08-24 01:06: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浮世感想 |
怒吼吧,石头!
丁启阵
近日,关于某党校大门口题名巨石被铲车挖起、移走的消息,在微信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众人所关心的,是巨石被挪走这个行为可能释放的政治信号;而我,却关心这块巨石的去向,或者说命运。
它将被弃置于某个不为人知的库房中、僻静处?它将被送往建筑材料工厂,切割为可用于建筑物的板材、线材?它将被送往碎石场,碎成铺路用的小石子,碾成人造石头用的粉末?无论是哪一种命运,显然都没有它原本身处名山大川时的逍遥自在,没有它身处党校大门口时的显赫荣耀。一言以蔽之,曰:这块大石头被坑害惨了!
石本无辜,只是因为它致密坚硬、能经受千百年风雨侵蚀的品质,被这颗绿色星球的主宰者——人类——相中,因而成为其流芳百世心理欲望的牺牲品。人类以为,利用岩石坚硬、耐风雨的品质,可以让自己生前所获得的尊贵荣耀,继续长久地存留在天地之间,令后人艳羡、怀念、敬仰。利用的方法,无非是摩割之后,凿刻上文字。
古人在称述自己的著作问世时,有一种谦虚的说法,叫做“灾之梨枣”。因为,古时候尤其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广泛使用的印书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刻文字,进行印刷。雕版所用,多为有一定硬度、便于刻字、不易变形、不易断裂的梨树、枣树。出版一本著作,要祸害不少梨树或枣树。
梨树、枣树用于雕版,有许多人为之动情、悲戚;但是,石头用于凿刻文字,似乎并没有人为此发表过感慨。事实上,为了人类的流芳百世,有多少名山大川的石头曾经遭受过烈火的焚烧、锤钎的敲凿,被弄得遍体鳞伤,难以计数。遭受祸害的惨烈程度,石头未必亚于梨枣。
石之厄运,大约始于秦朝,始于李斯的为秦始皇刻石纪功。这种秦朝发明的祸石行为,其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停歇过。可见,石之厄运,历史悠久。
不光悠久,还要加上四个字,叫做:于今为烈。古时候,人们基本上就是在山川间寻块好岩石,磨出平面,就地刻凿。石头钎凿之痛难免,但不会有背井离乡之苦。而当今,贪婪的人类发明出了一种新的时尚:从深山大川寻觅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置于自家庭院显眼位置,然后凿上文字。以此为美,以此炫耀富贵。公私庭院,竞相效仿。大有无巨石不成庭院、非凿字不成景观的意思。因此,多少在名山大川存在了千万年的石头,被从母体中切割出来,被从落脚的沙石中连根拔起,被搬运到城镇中,置放于庭院里。背井离乡之苦,切割捶凿之痛,全都无法幸免。
但同样经受了背井离乡之苦、切割捶凿之痛的石头,命运仍然有幸与不幸之分。其幸者,得遇有格、有识之士,请了人品不差且于书法艺术上有真正造诣之人,题写文字。摩刻之后,人人见而美之,成为景物,成为胜迹。石因字贵,日复一日,岁岁年年,接受过往人们敬重爱惜的目光;其不幸者,落入无格、无品者之手,于是被当做其邀宠干禄的道具,恭请权势加身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物挥毫题字。权势从来不是久长之物,或生前已遭褫夺,或死后便被遗忘,权势光芒照耀下的笔走龙蛇,时过境迁,其实不过是涂鸦鬼画符。因此,石头终于难逃被凿去、被搬走的命运。呜呼哀哉!
神州大地,有多少已经、正在、将要被凿去文字,被挖起搬走的石头?有多少石头还要在从今往后的未来,难逃厄运,循环往复,祸无止境?谁统计过?谁能预算得出来?我没有统计和预算的能力,但我可以肯定一点:因为那些无格无品的趋炎附势之徒和有了权势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肉食者之间不光彩的交易,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早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了。
倘若石头会说话,恐怕早就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