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战术比喻写论文

(2012-11-27 13:34: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浮世感想

用战术比喻写论文

丁启阵

 

当今教育科学大发展,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一再扩大,学术论文的要求越来越多,不但教师晋级要写论文,博士硕士学士拿学位要写论文,就是本科学生三年级时也要写论文——学年论文。身在高校,位忝教职,每年总须承担指导若干学生写论文的任务。多年的经验,我有个切身感受:多数学生,即使在获得学位、达到目的后,仍然没有弄清楚写学术论文是怎么一回事情。

这里我要以军事战术作比喻,说一说怎样做是写学术论文,怎样做不叫写学术论文。

先说一说怎样做是写学术论文。

写学术论文像打阵地战。学术研究,很像正规战争,敌人(我们所反对的学术观点)都摆在明处,安营扎寨。想要突破它,只有尽量集结自己的力量,准备充分的弹药粮草;战斗一旦打响,就需要发起一轮一轮的冲锋;冲锋的时候,就只能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搴旗斩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舍此,别无他法。

写学术论文像打攻坚战。真正的敌人,决不会像充斥当今荧屏的洗脑教育类影视剧中所描写的那样愚蠢笨拙,他们往往都是战争的行家,身手敏捷。敌人修筑的工事,往往也是钢筋结构,水泥浇筑,坚固结实,并不像今天的许多豆腐渣工程,扔两个手榴弹,就能够将其炸毁。真正的科学论题,对方论点,也都不是轻轻松松找点材料,简简单单几句推论,就能够加以推翻、覆盖的。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翔实的材料,缜密的逻辑,严谨凝练的语言,根本无法撼动已有论断。

写学术论文像奇兵突袭。学术论文当然可以有巧思,需要灵感。但是,这个巧思、灵感,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战争局势、敌我双方情况基础上的。否则,一定会弄巧成拙,偷鸡不着反蚀把米。清代著名学者陈澧,之所以能够独辟蹊径,发明“系联法”利用《广韵》反切上下字研究中古声母,那是因为他对音韵学、《广韵》研究的情况、《广韵》反切原理等了如指掌,他深知前人用过的材料和方法,已经遇到了瓶颈,若想突破,必须找到新的材料、利用新的方法。

写学术论文像打阻击战。正如战争中,敌军通常都是强大的,凶恶的,要想阻止他们前进,就得花大力气,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准备充足的弹药粮草,做好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心理准备。但凡值得研究、商榷、推翻的学术观点,无一不是前辈学者经过艰苦研究提出来的,无一不是拥有大量的拥趸。想要在这样的学术阻击战中取得胜利,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比如说大量阅读相关论著,不辞辛苦进行田野调查,废寝忘食开展科学实验。

说过了怎样做是写学术论文,现在来说一说怎样做不叫写学术论文。

敌后放冷枪不叫写学术论文。古往今来的战争,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便是攻城掠地。众所周知,攻城略地必须置身火线,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躲在后方打冷枪,无论部队思想境界多么高尚,行动纪律多么严明,行军姿势多么优美,射击枪法多么精准,都是没有意义的。许多人写论文,不去阅读前人相关研究,不去了解该领域、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而是一张纸、一支笔,面对墙壁发挥联想,自说自话。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有一定的条理和文采,也是不能算学术论文的。因为,它没有攻掠下分毫的城池土地,它只是在后方做原地踏步运动。

东躲西藏不叫写学术论文。学术研究,跟战争一样,时间都是衡量胜负的一个重要标准。先人一步,可以占领制高点,更容易取得胜利,一味地玩迂回,东躲西藏,无异于苟延残喘。设想一下,倘若一个国家入侵另一个国家(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国家入侵一个较大的国家),被入侵国家的全部军队都化整为零,东躲西藏,一天杀死三五个敌人,一月端掉一两个敌军碉堡。试问:这样的持久战,要打多久才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呢?我以为是永无可能的。因为,这种打法,还赶不上敌人扩充军队、重修碉堡的速度。据说当年,两三个鬼子一座碉堡就可以统治我们一个有几十万人口的县呢。写论文也一样,忌讳绕弯子,忌讳言不及义,讲究开门见山,快刀斩乱麻。

写到这里,本来还想写“自吹自擂不叫写学术论文”、“自娱自乐不叫写学术论文”两小节的。但是,看看篇幅,跟我平时的短文差不多了,家里也正好有点事情要我去做,我就不再罗嗦,就此打住了。我相信,聪明的读者诸君是能猜得到我想要说些什么的。

                                                     2012-1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