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的最高境界
(2008-07-12 15:05:3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诙谐一下 |
吹牛的最高境界
丁启阵
《吃饭的境界》那篇文字在博客上贴出来之后,个别网友不以为然,说,那算什么境界,不就是厚脸皮白吃饭嘛。对这些网友,我实在有些佩服。那怎么能不算境界呢?词典上说,境界就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者表现的情况”。厚脸皮白吃饭,难道不是一种程度或情况?我之所以说厚脸皮白吃饭者的境界很高,是因为我自己根本做不到。那些认为他们境界不高的网友,莫非他们自己都常常轻易做到?
一不做二不休,我今天还来讲一个关于境界的故事,而且还要冠之以“最高”二字。这是一个关于吹牛的故事:
古时候赵国,都城在今天河北邯郸的那个国家,有一个方士。有一次,有人问他:“先生您今年高寿?”这个赵国人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这个嘛,我自己也不记得了。”看样子,在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这位方士终于想起了一些事情,他接着说:
“记得我在童年时代,曾经跟一帮伙伴去看宓羲(也叫伏羲)画八卦图,看到他蛇身人头的样子,受到惊吓,回家之后就病了一场。幸好宓羲先生给了我一副草药,我这才捡回一条小命。女娲时代,西北方向的天空垮塌了,东南方向的大地陷落了,我当时正住在中央地区,因此都没有受到灾害。神农播种百谷的时候,我练瑜伽,辟谷了很长时间,神农氏种出来的谷子我一粒都没有吃过。蚩尤率领五路大军来侵犯我,我只用一根手指,就让他的额头受了伤,血流如注,脸上全是血迹,他马上落荒而逃。仓颉不认识汉字,想跟我请教,但是,我发现这人太笨,不屑教他。庆都怀胎十四个月生下个儿子,取名叫尧,邀请我参加生日派对,我吃了仨海碗面条。舜被他父母虐待,对天痛哭,我亲手给他擦拭眼泪,并且再三教导他,他这才成长为著名的孝子。孔甲赠送我一大块腌龙肉,我一不留神吃多了,至今口气里还有腥臭味道。成汤用敞开一面的网捕捉飞禽走兽,我曾经当面嘲笑他嘴馋,总想弄点野味吃吃。履癸(桀)强迫我像牛喝水那样喝酒,我坚决不答应,他就下令给我上炮烙的刑罚。上了七天七夜的炮烙之后,我依然谈笑自若,最后桀王也无计可施,只得将我放了。姜家小子(姜太公姜尚)每次在渭水河里钓到鲤鱼,时常要送我一些,我总拿它们喂山上的黄鹤。穆天子举行瑶池大宴,让我坐了首席。徐偃举兵叛乱,周天子乘坐八骏之车凯旋,天子他娘留我一直坐到宴会结束。因为桑落酒喝多了,我醉得简直不成样子。幸亏董双成、萼绿华两个丫头一边一个搀扶着我,不然我都回不了家。一回到家,我就沉睡不醒。不瞒你说,到这会儿我都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因此不知道如今世界是何年吗月。”
你看,人家问他一句多大年龄,他竟然如数家珍,文采飞扬,将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那些超一流名人都说成曾经跟他有过亲密的接触的父老乡亲。祝贺他人寿诞,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最高恭维语言,大概莫过于“寿比南山(有时候还会加上“不老松”三字)”了。这句极度夸张的恭维话,到了这位赵国方士那里,简直就是咒人短命的话了。因为,南山也好,不老松也罢,相比于他的寿数,都无异于童年夭折。
也许会有网友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这个赵国方士的牛皮吹得固然挺大,但还不是最大的。他们可能会举例说,赵国方士还不如马季相声里那个“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的吹牛人,根本赶不上半个世纪前,那些斩钉截铁地宣誓粮食亩产可以达到几万斤、钢铁产量能够几年内超英赶美之类的现代大话王。这个我要说明一下,我认为,马季相声里的吹牛人,文化水平太低,境界相应高不到哪里去;而那些说亩产如何如何、钢铁如何如何的人,又都是在昧着良心说话。在我看来,吹牛跟昧着良心说话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前者害己利人——自己一无所得,只博得他人一笑,后者利己害人——自己捞到政治资本,害他人吃尽苦头。最高境界的吹牛应该是损己利人的人,如同佛祖的割了自己身上的肉给饥饿的老虎当食物。
接着讲故事——
那位方士的牛皮大话之后不久,赵国的国王从马上摔了下来,伤了肋骨。医生说,只有找到千年的干血块,敷上去才会好得快。于是有人跑去报告国王,说正好有一个方士,至少已经活了几千年了,杀了他,就有千年的干血块了,药效一定很好。国王听罢大喜,派人悄悄地把方士绑了来,准备杀了取血。这个时候,只见方士磕头如捣蒜,嘴上求饶道:“昨天我父母一同过五十岁生日,东邻的老太太拿了一壶老酒来祝寿。小人喝高了,不知不觉就把话说过了。小人实在没有活到一千年。那个向您报告的家伙最善于说谎,大王您千万不要听他的。”
这位赵国的方士最后得到了什么呢?他运气不坏,脑袋是保住了,但是受到了赵国国王的一顿训斥,然后抱头鼠窜而去。
最后郑重声明一点:这个故事不是博主自编的,它记载在相传是隋朝人的侯白编撰的《启颜录》一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