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赈灾捐款杂谈 |
分类: 浮世感想 |
赈灾捐款心理分析
丁启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支援的方法之一就是捐款。捐款的场面经历得多了,也渐渐看出一些门道,得知其中是颇有学问的。根据我的初步观察,捐款者的心理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七小类。
第一大类是性情捐款。
但凡灾难发生,总会有一些原本鲜活的生命堕入困境,乃至死去。场面之惨烈,境况之凄凉,往往令人不忍目睹。可是,现代化的媒体,一定会使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手段,无孔不入,让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如同亲临现场一般地感受惨烈的场面,凄凉的境况。性情之人,心总是太软,意志总是比较脆弱,见不得他人受苦、可怜,根本无法抵御悲剧的力量。于是,豪爽解囊,慷慨捐款。晚会上,或者面对大众,面对电视镜头,面对善于煽情的主持人,一激动,又会大幅度追加捐款数额。很可能,捐款之后,自己的生意、生活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对于性情之人而言,自己的窘迫是次要的。这一大类捐款者不必再分小类,统称之为“活雷锋”可也。
第二大类是面子捐款。
在需要自己从口袋里往外掏钱帮助他人的时候,仍然能够热血沸腾,能够冲动,能够慷慨的人,如今社会已然属于稀有动物,绝大多数高等动物是能够保持较为冷静清醒头脑的。但是,他们决不至于袖手旁观,他们也会适当地解囊相助。当然,分析起来,这一大类人可以细分为如下三个小类:
一是,“别人都捐了,我不捐不好意思”。这一小类人的捐款有个显著的特点:款数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吝惜钱和爱面子两股力量较量消长的结果,使他们选择折衷路线。
二是,“我从前遭灾的时候,得过他人的捐助,因此在他人遭灾的时候,我也得捐一点儿”。这种人可能有点面子的考虑,也可能比较看重他人“知恩图报”这四个字的评语。这类人的捐款,有点像还礼,数额当然是经过计算后得出的结果。
三是,“我是公众人物、知名人士,从民众那里挣了不少钱,不表示一下会被人骂的”。这类人虽然可能相当富有,但是捐款数额一般不会太大,至少不会冒尖。遇到不友好的人,可能断定他们是小气;到了友好的人的笔下,则可能被描写成“低调”处世。
第三大类是投资捐款。
捐款,对多数人而言是把钱从里往外掏,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个投资的机会。先拿出来一点小钱,为的是拿回去更多的利益。这一大类的人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小类:
一是演艺界的明星。他们吃的是人气饭,有了人气,票房、出场费、广告费、形象代言费,不愁财源不滚滚。捐一点儿小款,赚不少人气,开滚滚财源。秋后算账,捐款不过是垂钓者所用的诱饵。明星所欲者,大鱼也,熊掌也。这一类明星又可以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人气还不太旺,需要再添上一把火,让它迅速旺起来;一种是人气刚开始旺起来不久,需要继续巩固;第三种是有些过气了,但是心有不甘,急于咸鱼翻身。人气已经旺得不能再旺的明星,以及自知人气绝无可能旺起来的灰星、暗星,都是不会作这种投资的。
二是超女超男之类文化学术界明星。虽然一般而言,文化学术界明星是没有票房、广告费、形象代言费之类收入的。但是,收取高额稿酬、版税的他们,也需要有一大批愿意掏钱的忠实听众和读者。众所周知,这些听众读者是不会希望自己的偶像吝啬得像葛朗台的。捐一点儿版税、稿费,赚他们满心欢喜、满腔拥戴,接下去就会是更多的版税和稿费送上门去,他们只需在家坐以待币。
三是政界官场的精英。目前我国,因为还没有开始搞民众选举,政界官场的精英基本上不需要人气。但是,他们需要上峰的肯定和赏识,需要政绩。因此,当上峰发出捐款号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不打折扣乃至超额地完成任务的。手段可以是鼓动属下员工掏钱,鼓动无效就再鼓动,再鼓动还是无效,就下达指令,指令而无效,就动用手中权力,直接命令财务人员划拨集体公款。总之是,不达到足以打动上峰的心的数目是决不罢休的。掏他人钱袋,慷公家之慨,染红自家花翎,充盈自家腰包,历来是官场精英们的拿手好戏。
虽然捐款心理可以划分为如上类型,但实际上可能有些人并不单纯属于某一类,而是属于某几类的综合、混合型。
对遭灾者而言,再多的捐款也往往不过是杯水车薪;对于赈灾发起人而言,捐款越多,就越说明他们的能力和功绩;对政府官员而言,捐款多就代表他们爱民有方。三个方面,殊途同归,就是:捐款数量,多多益善。因此,不管白猫黑猫,送来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怀揣什么目的,只要能捐出款子的就是好猫,捐款最多的就是最好的猫。
灾害当前,大地在流血,苍天在哭泣,百姓在悲吟。赈灾捐款,各路人物,心虽然没往一处想,劲却是往一处使的。当前形势,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震救灾工作早日取得胜利,以便全心全意投入奥运会中。因此,对一切捐款者,无论他们心理是什么类型,我们都只能表示感谢,表示敬意,表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