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李白?

(2008-04-28 16:03:40)
标签:

李白

文化

分类: 有点学问

谁读懂了酒仙李白

丁启阵

 

上周给我的外国学生讲了李白的几首诗,以下是讲第一首《将进酒》时的大致内容: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诗人。

首先,他是一个很神秘的人。他的身世,也就是祖先、家族,他出生的地方,研究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李白自己说老祖宗是南京人,是贵族,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逃难到今天甘肃省西北部高台一带。他家族的一个叔叔,名字叫李阳冰,是唐代很有名的书法家,在李白死了以后,写文章说,李白是凉武昭王的第九代孙子。有人说,论血缘,李白的祖先跟唐朝的皇帝有点关系。有人说李白不是中国人,可能是外国人(这个时候,学生们有的脸上浮一片疑云,有的两眼直放光。这时一向喜欢发言的土耳其学生插话:“老师,李白可能是土耳其人。”)。说是外国人的,一般认为是吉尔吉斯斯坦人,是土耳其人的说法,我今天第一次听到。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汉族人,只是出生在今天新疆一带当时主要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

不过,李白四五岁的时候,他家移民到今天四川江油,这是很清楚的事情,大家都同意的。李白从小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教育,他自己说,五岁的时候开始读兵书,十岁的时候读完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对中国历史已经相当熟悉。到十五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剑术,到处拜访中国各地有名的大官。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很漂亮的诗歌、散文,交往的人中有不少总理一级的人物。有的书上记载,李白懂外国话。但是,这种说法不一定可靠。除了一些僧人和学者,唐朝一般中国读书人不像今天的中国人都必须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那时的中国人根本不学习外国语文,都是外国人到长安学习汉语,中文。从文化修养上说,李白就是一个中国人。因此,如果说李白是外国人,那么,这正好说明唐朝很开放,很伟大,能把一个外国人变成一个了不起的中国诗人。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一个中文诗歌、散文写得非常好的外国人,一辈子生活在中国,加入中国国籍。你们加油吧!

其次,李白是很有理想、很努力的人,但是,他几乎所有的理想都没有实现。他努力学习过的东西很多,兵书、历史、剑术之外,李白还想了不少办法去朝廷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经跟一些朋友一起,住到深山老林里,想做一个了不起的隐士;他前后四次结婚,想要追求家庭生活的幸福;他加入道教组织,希望通过学道、吃丹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可是,我们知道,李白所有这些理想都是失败了的。他一生只做成功一件事情:做诗人。当然,同时,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喝酒的人。

大家别笑,李白的喝酒,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喝酒,他喝酒是非常有诗意的。事实上,李白喝酒,对他的写诗,是非常有帮助的。李白的好朋友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因为酒可以让人兴奋,可以使人麻醉,产生写诗的灵感。李白在喝酒以后,灵感特别多,诗写得特别好。有一次,李白在酒店里喝醉了酒,这个时候皇帝派人来找他写诗,为了谱曲唱歌用的歌词。李白被带到宫廷里之后,还醉得很厉害。大家都以为他不能写诗了,没有想到,李白很快就写出了好几首诗,并非都非常谱曲适合唱歌,皇帝因此非常高兴。还有一个传说,讲李白的死也跟喝酒有关。一次他在江里划船,喝醉了酒,想要捞水里的月亮,结果,掉进水里,淹死了。当然,这个说法可能不是真实的。他的那个书法家叔叔在文章里说,李白是生病死的。

因为李白既有一些喝酒的故事,又有不少写喝酒的好诗,所以,李白被称为“酒仙”。李白是中国可能也是全世界最合适的酒产品的代言人,自古以来,很多酒楼都挂着“太白遗风”之类的匾额,酒楼的名字就叫“太白楼”。现在中国还有一些白酒的名字,跟李白有关。云南大理有一种白酒叫 “呼儿换”,武汉有一种白酒叫“白云边”,都是从李白的诗句里摘出来的词语。“白云边”摘自“且向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洞庭湖夜晚的月光很好,当时在湖里划船的李白,想要喝酒,就把船靠到岸边买酒。因为水很干净,天空的云彩在水里的倒影可以看得很清楚。

“呼儿换”来自什么诗句?就来自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现在我来讲解这一首诗歌。讲解之前,先跟大家说明一下,“钟鼓馔玉不足贵”以下,都当作是李白所唱的歌的歌词,这是你们的丁老师提出来的新观点,别人似乎没有说过。这是李白自己作词的歌,曲子当然是现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李白不但善于跳舞(《月下独酌》有“起舞弄清影”“我舞影零乱”等句子),还善于唱歌,李白要是在今天,至少是卡拉OK的高手,经常去钱柜唱歌(《月下独酌》里也有“我歌月徘徊”的诗句)。

这一首诗描写的是,李白一次跟两位朋友喝酒的情形。“将进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请喝酒”。将,请。

开头四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很有气势,讲的是生命如流水,很容易老,一去不复返。为什么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因为,黄河泥沙很多,有些河段的河床高于地平线,远远看去就在像半空中一样。高堂明镜,这是指富贵人家。即使是富贵人家,有钱买很贵的滋补品,化妆品,也是不能阻挡变老的趋势的,头发也会从黑色变为白色——对不起,这是说我们亚洲人的头发,欧洲白种人同学不属于这种情况,你们有的女孩子一生下来就是“白发魔女”,而且是漂亮的白发魔女。那么,李白为什么要一上来就说生命如流水、人生易老呢?他这是为了后边的喝酒主张铺垫、渲染。

因为生命如流水、人生容易老,所以要赶快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是古代人说的“及时行乐”。人得意高兴的时候,应该喝酒,不能让酒杯空着;人不得意的时候,也要喝酒,要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是要发达的,不会总是倒霉蛋。快乐当然需要钱,没钱酒吧老板是不会给你酒喝的。李白劝朋友,不要太在乎钱,钱花完之后还会挣回来的。有专家说,李白父亲是商人。从他对钱的态度看,李白小时候,他家应该是很有钱的,这养成了他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两句很有意思,除了说明李白酒量很大之外,还透露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李白不像一般的汉人。下酒菜是羊肉、牛肉,可见李白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加上他的能歌善舞,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李白假如不是外国人,也应该是少数民族。汉族,一般人都不擅长唱歌跳舞;发达文明的民族,唱歌跳舞一般都变成了专业人士的工作,普通人不在日常生活里玩这些项目。

岑夫子,应该是岑勋,李白一位书呆子型朋友;丹邱生,即元丹丘,大约是比李白年龄小的朋友。两人就是当时跟李白一起喝酒的朋友,其中一位,应该是当时招待李白的主人。

现在,李白喝高兴了,他站起来,给两位朋友唱一首歌。歌的内容大家基本上都能看明白,跟上边的诗句一样,还是劝酒的意思。但是,理由不太一样:富贵、圣贤(道德高尚、聪明,有学问)都没有意思,都很寂寞,不如喝酒,只有喝酒的人才能美名流传后世。这些话当然是醉话。但是这种醉话,最好地表现了李白单纯的思想、天真的性格,让我们觉得李白是非常可爱的人。现在有个女作家写文章说,李白最适合做弟弟。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李白引用古人(曹植)的故事,表达这样的意思:不要吝惜钱财,要痛痛快快地喝酒。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非常聪明,诗写得非常好。文学史专家公认,曹植是他们父子三人中诗写得最好的人。曹操非常喜欢他,曾经想把自己的地位传给他。但是,因为他的行为不太好,最后还是传给了第二个儿子曹丕(曹操的第一个儿子很早就死了)。曹丕后来做了皇帝,对这个弟弟就不大好。曹植当然也是有远大理想的,因此,心里很不快乐,才四十一岁就郁闷而死了。

李白之所以用曹植的故事,应该也有表现自己因为得不到朝廷任用所导致的内心苦闷的用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是李白豪放性格的最好展示,大家都津津乐道,传为千古佳话。但是,归结的一句却是“与尔同销万古愁”,透露出李白内心的极大苦闷。很可惜,李白内心的这个大苦闷,通常都被一般的读者忽视了。大家都只看到李白的潇洒、飘逸,很少想到,李白的潇洒、飘逸,其实都是内心苦闷、孤独的一种伪装。

                                                2008-4-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