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学生给席慕容散文挑语病

(2007-10-18 16:22:58)
标签:

文学

语言的艺术

分类: 天下大事
不客气地说,当代许多知名作家的语言修养都是严重不足的。他们在使用词语、驾驭语法等方面,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造成这个情况,原因既有来自作家个人的,也有来自社会的:那便是浮躁时代不可避免的“差不多”主义。这种主义正泛滥成灾。
 

外国学生给席慕容散文挑语病

丁启阵

 

    席慕容是台湾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头上同时拥有画家、诗人、散文家几顶桂冠。这些年,内地不少著名报刊时常刊登或转载她的散文。我从来没有认真阅读过她的散文,但不知为什么,印象里,她的散文是比较清通可读的。

    我的一班外国学生,大多只学过两年汉语。无论是开口说话,还是动笔写作,经常会犯用词不当、语法不通之类的错误。再说,这个班的汉语水平还不是我教的外国学生中最高的。他们的汉语大约是中上水平。

    就是这样一班外国学生,却在课堂上通过向我提问,给席慕容一篇被选入教材的散文挑出了许多错误。席氏的散文题为《阳光与月色》,以拟人化笔调叙述她家养两只宠物猫的故事及感想,全文不过一千来字。我的外国学生们,七嘴八舌,一堂课下来,就给挑出了十几处错误。他们每指出一处问题,我就用红笔做上记号。等到课文上完,整篇文章就变成了红花草地。

    将学生指出有问题的地方全部罗列,太费篇幅了。这里只选择其中五条,列举如下(先引原文,再交待学生的提问,最后是我本人的回答和看法):

 

   1席氏原文:从小到大,养了不少只猫,只是相处时间都不能算长,所以并没有仔细观察。

    学生问:(1)“养了不少只猫”,为什么不说“养过不少只猫”;(2)“相处时间都不能算长”,可以说成“相处时间都不长”吗?(3)“所以”不用可以吗?

    我回答:(1)“养过不少只猫”好。“养了不少只猫”,有问题,那些猫不可能到作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仍然活着;(2)“相处时间不长”更好,比“相处时间都不能算长”简练;(3)“所以”最好不用,养猫时间长短跟有没有仔细观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认为,这个句子改为:从小到大,养过不少只猫,只是相处时间都不长,也没有仔细观察。

 

   2席氏原文:孩子兴高采烈把这两只猫从宠物店抱回来的时候,慈儿刚考上高中,凯儿还在小学。

    学生问:(1)这位作家一共有几个孩子?(2)句子里的孩子指谁?是不是“慈儿”或者“凯儿”?

    我无言以答。

    我猜测,席氏就两个孩子。如果我的猜测不错,这个句子不如改为:慈儿和凯儿两个孩子把这两只猫从宠物店抱回来的时候,一个刚考上高中,一个还在念小学。

 

   3、席氏原文:…虽然是一样地喂养,一样在有客人来时出来介绍一下,然而,如今回想起来,被我们称作“哲学家”的黑黑,在幼年时期,确实是有点被冷落了。

    学生问:是谁“出来”?作家还是小猫?

    我一时语塞。回答说是作家吧,猫不出来介绍谁/什么呢?回答说是猫吧,猫怎么会有这般外交修养,知道有客人来时自己需要出来一下呢?

    依着我,就将其改为…虽然是一样地喂养,一样地向客人介绍,然而,如今回想起来,被我们称作“哲学家”的黑黑,在幼年时期,确实是有点被冷落了。

 

   4、席氏原文:有天晚上,半夜醒来,发现慈儿好像还没睡,我打开她房间的门,看她抱着黑黑站在窗前,她的眼神是凝视着窗外的树,而怀中的黑黑那晶亮的双眸却是在凝视着她,一面低声地呼噜着。

    学生问:(1)“发现”为什么还是“好像”,没有看清楚也可以说“发现”吗?(2)“眼神”不是“眼睛的神态”的意思吗?怎么可以“凝视”呢?

    我回答:(1)“好像”多余,不用更好;(2)“眼神”应该改为“眼睛”“双眼”之类。其实,“眼睛”“双眼”都不要更好。

    我认为,这一组句子完全可以改为:有天晚上,半夜醒来,发现慈儿还没睡,我打开她房间的门,看他抱着黑黑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树,而怀中的黑黑却在凝视着她,一面低声地呼噜着。

 

   5、席氏原文: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有人住校,有人搬到外面去住,家里只留下了父亲和母亲,母亲经常熬夜写稿,在这样的晚上,红红通常已经到它的小窝里睡觉去了,黑黑却一定会跟在我的身边,很关切地注意着我。

    学生问:(1)为什么要说“有人”、“有人”,需要保密吗?(2)母亲应该是作家自己,“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不说“丈夫和我”呢?(3)文章里,作家的丈夫完全是没有关系的人,为什么这里要提到他?是作家害怕寂寞吗?

    我回答:(1)作家不愿意说出谁住校、谁搬到外面去住,也可能她认为这样说比较好玩;(2)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说“父亲和母亲”,可能她一时间以为自己这篇文章是写给他的儿女看的吧。我也认为用“丈夫和我”比用“父亲和母亲”好。一定要表达父亲和母亲的意思,用“爸爸妈妈”比较好,跟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比较和谐。(3)对作家自己的生活,她丈夫也许很重要,但是对这篇文章来说,没有意义,他不必出现。

    我认为,这一组句子不妨改为: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慈儿住校,凯儿搬到外面去住,家里只留下了我们夫妻俩。我经常熬夜写稿,在这样的晚上,红红通常已经到它的小窝里睡觉去了,黑黑却一定会跟在我的身边,很关切地注意着我。

 

    真是始料未及,知名作家被选入课本的精美散文竟然是如此地遍体鳞伤。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连正确都做不到,怎么谈得上艺术性呢?没有艺术性的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了。写好文章,绝非容易之事。要想少出错,不出错,我们只有用心锤炼,仔细修改。

 

                                                2007-10-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