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点学问 |
白居易与元稹
李白杜甫结交之后,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基本上都处于天各一方、“飞蓬各自远”的状态,偶尔的诗歌唱和,也是通过书信往来。白居易、元稹的情况大不一样,他们于贞元(785—805)末年相识之后,因为志同道合,命运也相似,因此能够“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白居易《祭元微之》)。
如果说,李白、杜甫的友情偏于悲剧色彩的话,白居易、元稹的友情则应属于喜剧范畴。李白、杜甫,两人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仕途都坎坷而短暂;相处时间十分短暂,因为路途遥远,书信往还十分不便。而白居易、元稹两人虽然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但都称得上通达,白居易位至刑部尚书,元稹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单地说就是宰相;两人有很多时间在一起诗酒酬唱,短暂的分离,也有条件派遣使者快马传递他们的唱和诗篇。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出差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当时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难怪白居易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数是应酬之作,套话、场面话而已。但是,数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两人互相关注、交往密切,是无人可比的。自然,毕竟都是优秀的诗人,这其中也不乏深情动人之作。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云: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诗云:
元稹早于白居易十六年去世,元稹之死,留给白居易的悲痛是巨大的。元稹去世的时候,白居易回忆起元稹官拜左丞相,自越中返回长安,经过洛阳、酒后临别之际,赠白居易的两首诗: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接到元稹的死讯,悲痛之际,万感交怀,白居易马上就意识到,这两首诗无异于老朋友即将逝去的兆头!白居易就做了两首悼亡诗: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