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兰芽事件(图)

(2007-01-25 00:58:34)
分类: 日常琐记

木兰芽事件

 

曾经有一位看过我文章的朋友跟我说过大意如下的话:你们作家(这朋友比中国作家协会有眼光,十年前就封我为“作家”了)就是厉害,我们觉得没影的事,你们能说的头头是道,我们觉得芝麻大的事情,你们能把它说得西瓜那么大。

细想想,这朋友倒也没有冤枉我。现在又不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革命时代,有许多伟大的事件、众多的英雄人物等着我去写。奔小康的时代,日常所见,不过是些吃喝玩乐、风花雪月之类琐事。没有办法,写文章的时候,就只有跟搞微雕艺术似的,把一粒米放在显微镜下,让它看起来有一碗饭那么大,并且美其名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这不,今天的生活又无非是看看书、吃吃饭、睡睡觉,没有什么值得写进文章的内容。心里倒是愿意就不写的,可是,想到每天都有朋友等着看,我就只好挖空心思想出一点材料敷衍成文。想来想去,就想到了两天前在度假村时发生的一件芥末小事。

饭桌上,先上来几个凉菜。其中一道,我尝过之后,向大家推荐:“这木兰芽不错。”结果,一位坚持不喝啤酒的同事吃过之后,反对道:“这是蕨菜。”问了其他同事,一部分保持缄默,三四位赞成不喝啤酒的同事的观点,也认为是蕨菜。没办法,我只好向他们描述蕨菜与木兰芽的区别:蕨菜不长在树上,因此没有枝杈接口,叶片也不像树叶,口感不像木兰芽那么有木质感,比较爽脆。木兰芽形状像香椿芽,但味道不一样,它有点甜,有点涩,没有香椿芽的香味。总之,论形状与口感,木兰芽介于蕨菜与香椿芽之间。

我自以为说得挺清楚的了,但是,再问同事,原先说是蕨菜的仍然坚持是蕨菜,没有一位因为我的解说改变观点的。他们的顽固,使我一时兴起,提出打赌建议:是蕨菜,我认罚(桌上有些罐装啤酒,可是男同事要减肥,女同事要装淑女,没人愿意喝);是木兰芽,坚持不喝啤酒、坚持说是蕨菜的男同事受罚。惩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喝掉一听啤酒。

接下来就是找仲裁人。问了几个上菜的服务员。第一个说不知道,她说自己是新来的;接着两个女服务员说是蕨菜。于是,原先说是蕨菜的几位同事气焰便嚣张了起来。又问了两个男服务员,一个说不知道,一个说去问问厨师,可是他是属黄鹤的,一去不复返。这时过来一位别桌同事,得知我们打赌的事之后,毫不迟疑地说:“是蕨菜。”于是,全桌的人一多半起哄,要我再喝掉一听啤酒。我说,喝一两听啤酒不在话下,是小事,但是,我还是得请大家记住,这确实是木兰芽,不是蕨菜。这时,大家的哄笑更加起劲。

三人成虎,众人的坚持,让我心里也有些疑惑,于是跑到凉菜制作间,向正在制作凉菜的厨师们请教,三位厨师异口同声地说:“那是木兰芽。”

我回到座位上,告诉同事们,我问过厨师了,确实是木兰芽。有同事听后不屑一顾:“你说问过厨师,我们就应该相信你了吗?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问过了呢?再说,那些厨师就一定没有搞错吗?”

 

事件小得不能再小了,但是,感慨可以很多很大:比如,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数人手里;民主投票制度虽好,但是必须在大众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之后;抉择面前,大多数人总是会保持沉默态度的;等等等等。

当然,一定还会有人出来扮演超逸洒脱,说:这样的事情不必认真。

我以为,认真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跟事物的大小、是否涉及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不认真的态度一旦无约束地推广,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远的不说,用于治学,就很可怕。孔子诗教学说里有“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一条(《论语·阳货》)。

古人所说的“一物不知,君子之耻”,现在还会有多少人认同呢?

*****************

木兰,亦称辛夷,别称木力芽。木兰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叶对生,柄长,有裂缺;嫩时重红,漂亮,长大变绿,长老变黄直至落叶;长大顶部或基部分开,基部成2-3个小卵形叶,顶叶似牡丹叶,不过顶端略尖。早春先叶开花,矩圆状倒卵形,外面紫红,里面白色,雄蕊居上,雌蕊在下,心皮成熟为蓇葖,蓇葖内有黑色圆粒种子。产于我国中北部,久经栽培可供观赏。

木兰芽事件(图)木兰芽事件(图)

木兰芽,加工简单,制作方便。木兰芽的最佳采摘季节为谷雨前后,不能晚于小满;采摘回来的木兰芽,先在滚水里焯一下,再拿凉水浸泡一昼夜,其间换三次以上水。这样,它就没有了涩味,可以食用了。一般是拌上调料作凉菜。木兰芽的调料很简单,有盐、味精、辣椒油、葱花就即可。拌制好的木兰芽,色泽金黄鲜亮,吃起来鲜嫩爽口。目前在京郊一带是广受欢迎的山野菜,许多饭馆尤其是农家院风格的饭馆都能能吃到。

                                        2007-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