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细节指纰
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一代文学奇才曹霑曹雪芹先生,假金陵十二钗故事,写人间悲欢,字字血泪,十年辛苦,写成《红楼梦》前八十回。《红楼梦》一书,可谓博大精深。但在一些细节的安排加工上,似乎还有可商榷的余地。笔者不揣冒昧,斗胆写出若干条,没有什么深意,只是又强调了一次老生常淡:艺无止境。
所引《红楼梦》原文,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版。
1.黛玉奶娘年龄
第三回:“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黛玉进荣国府时才六七岁,王奶娘何至极老?
2.刘姥姥家住何方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清早从家里出发。好容易见到凤姐后,凤姐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回答:“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吃过饭后,凤姐送她二十两银子,并说:“……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刘姥姥“又到周瑞家坐了片时”,方才回家。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从这些文字看,刘姥姥家不过住在离京城十几里或几十里地的地方,可以当日来回的。可是第三回有如下一段文字:“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苴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难道这“千里之外”是虚说之辞?
3.贾琏去过杭州吗?
第十六回,贾琏在凤姐面前夸赞了几句香菱模样齐整,凤姐说:“嗳!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这苏杭大约只是虚指,因为贾琏陪林黛玉归葬林如海,只去了扬州、苏州,并没有去杭州。参第十二回。
4.府外木鱼声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求马道婆用魔法害贾宝玉、王熙凤,“正闹的天翻地覆,没有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便命人去快请进来。”深宅大院,贾母等即使听得见隐隐木鱼声,也断乎听不清道人言语的。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众人在探春房内宴饮,“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临街的房子尚且听不见外边鼓乐之声,不临街的怡红院内如何反倒听得见道人说话?
5.自相矛盾
第二十八回,“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既然说把“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怎么问的还是昨晚之事呢?昨晚这事指林黛玉夜访宝玉,晴雯误为丫头叫门,没有开门,以致黛玉错疑宝玉对宝钗有意而对自己无情.
6.不象贾母的话
第二十九回,宝玉到清虚观去了一趟,得了许多贺物,拿给贾母看。“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史湘云的随身佩物,贾母居然记不真切,不合情理。也许这是为了展开对话,以刻划宝钗、黛玉等人的性格。紧接着贾母的话,“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再一次点了林黛玉对姻缘前定——金玉良缘的抗争心理。
7.是二十两银子还是十两?
第六十八回,“凤姐一面使旺儿在外打听细事,这尤二姐之事皆已深知.原来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第六十九回,“尤二姐听了,又回贾母说:‘我母亲实于某年月日给了他十两银子退准的。他因穷急了告,又翻了口。我姐姐原没错办。”’两处都说是十两银子。但是第六十四回,“(张华)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了二十两银子,两家退亲不提。”是二十两银子。是加了利息?
8.贾政回京的时间
第七十一回,“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益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因今岁八月初三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于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可知贾政外出视学回京是七月二十八日以前。这跟预计日期倒是相合的。第七十回,“这日众姊妹皆在房中侍早膳毕,便有贾政书信到了。宝玉请安,将请贾母的安禀拆开念与贾母听,上面不过是请安的话,说六月中准进京等语。其余家信事务之帖,自有贾琏和王夫人开读。众人听说六七月回京,都喜之不尽。”但实际上,贾政没能如期回京,七十回又:“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踏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如此算去,至冬底方回。”时间上,七十与七十一两回间出了纰漏。
9.彩霞误作彩云?
第六十回,“[贾环]如今得了硝,兴兴头头来找彩云。正值彩云和赵姨娘闲谈,贾环嘻嘻向彩云道:‘我也得了一包好的,送你擦脸。你常说,蔷薇硝擦癣,比外头的银硝强。你且看看,可是这个?”彩云打开一看,嗤的一声笑了,说道:“你是和谁要来的?”彩云笑道:“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彩云只得收了。”赵姨娘不服气,要去吵闹,“彩云忙说:‘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从这一节文字的情形看,“彩云”当为“彩霞”之误。理由如下:
①彩云对贾环无意。第二十三回,贾政传唤宝玉,“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彩云是挺照颐宝玉的。
②只有彩霞跟贾环合得来。第二十五回,“众丫鬟们素日厌恶他(指贾环)都不答理。只有彩霞还和他合的来,倒了一钟茶来递与他(注意,贾环本来叫彩云倒茶的)。因见王夫人和人说话儿,他便悄悄的向贾环说道:‘你安分些罢,何苦讨这个厌那个厌的。’贾环道:‘我也知道了,你别哄我。如今你和宝玉好,把我不答理,我也看出来了。’彩霞咬着嘴唇,向贾环头上戳了一指头,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又,“宝玉便和彩霞说笑,只见彩霞淡淡的,不大答理,两只眼睛只向贾环处看。宝玉便拉他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理儿呢。’一面说,一面拉他的手,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我就嚷了。”可见七十二回说的彩霞心中与贾环有旧不假。因此,六十回那节文字中的“彩云”换成“彩霞”似乎较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