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山水见闻 |
四
出了段政府旧址,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茅盾故居。
凭着我出门前看过一眼地图的印象,大致记得茅盾故居的位置。于是就朝着那个大致的位置,迤逦而行。不用说,还是穿胡同。
穿胡同的过程中,意外地路过文丞相祠和顺天府学。文丞相祠对外开放,自然是购票入内。
小小的一进院子,规模连四合院都够不上——东西两侧就是界墙,没有东西厢房。规模虽小,却也有几样东西颇值得一看,除了介绍文天祥家世和抗元事迹的图文材料和各种研究文天祥的著作,我个人比较看重的是:一棵向南方严重倾斜的枣树,文征明书写的《正气歌》碑壁,正殿东墙壁上镶嵌的李邕书法石碑。
倾斜的枣树,传说为文天祥被蒙古人羁押期间所手植。这有可能是后人的善意附会,但是看那树的样子,年头确实相当久远。不难想象,即使不是文天祥手植,栽种、培育者,一定也是敬仰文天祥的人,至少他懂得文天祥的忠宋心思。揠苗南倾,就是为了呼应文天祥《扬子江》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两句诗。假如不是考据家,这棵枣树的确会起到引人遐想、促人深思的作用。我想得比较多的是,文天祥被羁押期间日夜集杜甫诗句的情形:全用杜甫诗句,凑出来的却又全是爱国志士文天祥他自己的心情志向。这样的诗,他竟然作了二百五十首!
我没有考证过,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书画名家文征明跟宋代抗元英雄文天祥之间有无血缘关系。看了他书写的《正气歌》,通篇激烈,锋芒四射,如剑戟森列,不难推测,文征明除了跟文天祥同姓之外,精神也有相通之处。一切有爱国血性的男儿,游览至此,都应该到院子东墙下伫立片时,表达敬意。
李邕书法碑刻跟文天祥事迹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那两块遭人粉碎后又被精心拼凑起来的碑刻,是书法史上的珍宝,也可以说是整个文丞相祠里最值钱的文物。李邕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为人也令人景仰。当年李白、杜甫东游齐鲁时,曾一同拜访过这位颇有豪侠之气的文坛前辈、政坛大腕,在今天的济南大明湖上受到李邕的筵宴款待。我曾临写过两三年李邕的《李思训碑》,可能是对前贤的思想境界理解不够,虽然笔画颇有几分相像了,但是仍然不满于其结体、笔画的不够秀美,后来还是回归到王羲之一路上来。实在有些惭愧。
从文天祥祠出来,路过顺天府学门口。顺天府学没有开辟为游览景点,只在门口张了一眼。昔日的省级高等学校,现在是一个小学的校园,这种历史的变化,让我想起“返老还童”这个成语。
在府学胡同口,我们同时发现了腿累肚饿的严峻事实。有人甚至以脚疼为理由,要求结束当天的游览计划。我顾左右而言他,提议在那条胡同口的一家餐馆用午饭。午饭后,我又提议继续在胡同里溜达一段,以助消食——我以这个借口使得我们的北京一日游不至于夭折。因此,那一顿午饭对于我们的北京一日游而言,意义有如遵义会议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