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失败与传统文化的威力
因为昨天晚上十一时开手写一篇文章,一写写到今天凌晨一点多钟。想写篇当日日志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临睡时设想:一早起来补写。补写日志之前,想先贴一篇近作,前边的话(可以叫小序)都写好了,可是文章居然发表不了。文章是完全按照程序粘贴好的,一点“发表文章”,就弹出一个话框,告诉我:“抱歉,您的文章由于某种原因发表失败……”。再点,就是“请不要在短时间内重复发表文章”。过了些时候,又试,还是那样。我终于明白,那文章是发表不了了。那文章是不久前在一家比较有影响的报纸上发表过的,新浪博客却发表不了,咄咄怪事。为了表示自己忙乎过,或者模仿泰戈尔的小鸟说话,天空虽然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确实飞翔过,小序照录如下:
“梧桐小舟昨天遇到一件不太爽的事情,现在我贴一篇不久前在报纸上发表过的文章,不避讳使用一次钱钟书先生讽刺过的作者在书的扉页写上一句献给某某的做法,我要说:献给梧桐小舟女士——自然,著作权、名声(假如有名声的话)以及稿费都还是我的。”
昨天之所以想写一下日志,是因为有一件事值得一记。
有人自远方来,我得去西客站迎接。按照行车时刻表,应该是早上六点钟到达。因此,三点钟睡觉的我,五点钟就起来了。可是,起来后得到短信,五点多的时候那火车在保定“临时停车”。时间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地过去,我在家里睡觉也不安心、做事也不踏实地等待着。我让被迎接的人在车过高碑店的时候,发短信告诉我——我那时从家里出发打的,可以准时接到。不承想,过了三个小时,还没有动静。电话打过去,得知还在保定,还在处于“临时停车”状态,没有开车的意思。忿忿然放下电话,马上我又乐了,得到短信:“你真是吉人,你一来电话,火车就开了。”
正常情况,那K字火车从保定到北京需要五十分钟。火车从保定开出,我从家里出发,乘公共汽车,我们正好可以在西客站会合。
到达西客站后,我从从容容购好站台票。准备进站接人时,看见出口告示牌上打出说明,那火车晚点,没有说明什么时候到。等了二十分钟左右,终于看到告示,那火车十分钟后,即九点十一分到达,停靠四号站台。于是持票进入。
不料,预告九点十一分到达的火车,还是要等到九点三十一分才真正到达。
一见面,被接的人说了在保定“临时停车”时的一些情况,我以为可以算是黑色幽默。因为临时停车过长,旅客普遍有不耐烦情绪,有乘务员出面安慰,“我代表铁道部……”云云,旅客中有人大声质疑:“你代表得了吗?”这时有个家伙想趁着停车之时兜售火车时刻表,事与愿违,他的兜售努力没有成功,因为大家都不屑地问道:“火车时刻表有准吗?没准就是没用,不要!”
可以想象,假日期间,人口大国人口大流动。条条大路通北京,于是北京成为一些火车的目的地、另一些火车的必经之地。拥挤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塞车,成为停滞。不要以为塞车只发生在城市道路上,铁路照样也塞车。
据专家说,最有效率的铁路线路应该是网状结构,而我国的铁路线路基本上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太阳光辐射状。追溯原因,专家分析说是集权文化传统的首都中心思想——条条大路通长安。不论是到哪里的火车,都要先到北京中转,造成了无谓的拥堵和浪费。
真是没有想到,我就简简单单去火车站接一个人,都会有机会深刻体验一下咱们传统文化的威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