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言思语十一:一碗米粉(下)

(2006-07-08 21:41:46)

思言思语十一:一碗米粉(下)

湘美女集体亮相  飙米粉何惧长胖

一碗米粉(下)

   说着说着,刚才接我的司机陈师傅也赶了来。人还没进门大老远的就喊了起来:粉多煮了一下、汤微辣、牛肉末、加葱加蒜。这是我们路边店常吃的口味,也不知大明星喜不喜欢……,呵呵…… 陈师傅的笑,透着一股湖南人的正直与霸气,都没问问就想当然了?

 

    热腾腾的米粉端上桌,搅拌一下,我先喝了一口汤,酸酸辣辣,汤汤水水,我不时满意地晃晃脑袋、咂吧咂吧嘴,米粉真煮的倍儿有劲的感觉。我一边吃一边不住地说,好吃,好吃。

    听着我夸奖,陈师傅补充道:张也也爱吃酸辣米粉,说好吃又加了一碗呢!

   “我也加一碗!”我随口说道。

   “饭是家里香”。吃的是米粉,体味的是乡情啊……

 

    小时候,家住在常德市区青年路旁的卫校,吃米粉的习惯是打小养成的。听外婆讲:湖南最好吃的米粉是常德的,许多地方做米粉大都跟常德学来的。说历史,大致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代。当时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新疆维吾尔人的一支迁到今湖南常德津市附近定居,回民本来喜吃牛肉面,但当地以大米为主食,不易找到面条,定居此地的回民便以当地原有的米粉充当面条的替代品,创造了最早的牛肉粉,当时的牛肉粉口味清淡。后来,湖南人逐渐接受并加以改造,使其口味变辣变咸变酸,并加入其它香料,就有了今天湖南牛肉米粉的样子。严格说来,湖南特色牛肉米粉应叫津市牛肉米粉的

   

     印象中,常德人很中庸,他们远比典型的南方人要大气。比典型的北方人又要秀气。总而言之。记忆中的父亲便是这样,温柔细致。小时候,父亲常常早起,五点钟去鸡鹅巷买油条,北引桥买米粉。

    津市米粉是常德最著名的风味小吃。清光绪年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津市米粉为一大乐趣。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

 

    说起米粉的话题,引来故事好长好长。

 

    洗漱完,躺在床上。看到床头柜上放着许多湖南小吃,,还有一张老乡们写给我的信笺,被我带了回来。上面用签字笔工工整整地写着:“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湖南人的骄傲。明天演出天气热,要多注意防晒。”

 

    简短的留言,细微的关怀。让我心里不禁一颤,暖暖的。这一夜,我睡得很香。睡得时间虽然不长,但真的很踏实。

 

    清晨,5点半我被闹铃叫醒。开始了演出前紧张的准备。早8点,演出准时开始。我用最饱满的热情高歌一曲《锦绣年代》,歌声中,我由衷地赞美郴州的巨大变化、由衷地祝福我的湖南老家越来越好。由于文工团还有紧张的演出任务,我不得不在第一时间赶回北京。临走前,跑到餐厅吃饭,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身影都在大吃香喷喷的酸辣米粉,心想:有意思,怎么湘妹子们谁也不说怕胖了呢?

 

    上车前,好心的彭大姐汗淋淋地跑过来抓住我的手,硬是塞给我一大袋米粉和腊肉,说是她自个儿家做的,还一个劲儿地嘱咐我,回北京多注意身体。

    车开了,我回头望去,彭大姐和刚刚结识的新朋友们,不住地招着手......

 

    匆匆中,一碗米粉令人怀念。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许多大事是靠小事怀念的。路上,回味着乡情, 回味着那飘着辣椒和香葱的酸辣米粉,无限的滋味,珍藏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