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存][灵儿品诗]解读《低洼地》等几首
(2010-01-24 16:56:31)
标签:
岳灵点评诗歌硬撑文化 |
分类: 评燕庄生铁诗收藏 |
二等奖作品17#作品 《低洼地》 阳光要多走一段路,才能抵达 云影很淡,掠过去还会拐回来 田埂窄到站不住她的两个大脚板 低洼地,有时聚集许多云 那些云载不动蓝天就来到这里游荡 当它们散去,地面会生出日子破碎的格子 她把身子弯下去,弯到低于期望 和地表的症候越来越接近 汗津津的时候多,阳光运走水份后 衣服上,都是汗渍和盐痕 土路两旁的杨树总是弯向一边 远远望去,常有一个黑点在游移 乡里的集市上,人头攒动 角落里,她坐下来打开口袋,卖掉豆子 丈夫像一头黄牛,不分季节闷头干活 他不管旱涝,一遍又一遍地耕作 几年后,她身后就跟着三个小崽子 [灵儿品诗]: 景致的安排为诗内容服务;意象的运用,传达一种无以言传的东西,用尽可能少的叙述语言,只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三言两语,就把人物刻画出来,深刻并值得人回味不易,我必须说:这首诗做到了。 阳光,云,蓝天,田埂,杨树,不带一点感情色彩,却为人物做铺垫;文中不见一句旁白,或是暗示,平而又平的语气将情节悄然推进,直至结句,耕作的收获:三个小崽子。 整首诗先让人惊奇,过后是感叹,再最后是陷入沉思:低处的生活,阳光生出日子破碎的格子,而她,何尝不是你?不是我?不是大家呢? 一首功底老到,手法娴熟的诗歌。 《翘首尚远的春天》 无非是一种涌动,无非是内心的草根 抓紧贫瘠的泥土 日子紧迫得像一堆柴火 在灶膛里燃过后,一部分化为灰 另一部分从烟囱逃走 她注视灶膛里的火,把一个梦 放进炊烟;有时候梦升得很高 有时候像一只手,在晚霞中晃了晃 什么也没抓住,便散去了 上一个春天被坐死在冬的胯下 冰河融化时,她从水面的倒影向里瞅 青草从南面铺过来,鲜花从南面 铺过来。候鸟把春信叼过来 但她期盼的春天,还在远方徘徊 [灵儿品诗]: 这首诗开篇很抓人,内容层层递进,人物从字里行间慢慢清晰呈现,生动而传情! 以迫切的心情入笔,一环套一一环,怀春的女人,杂草在内心扎根,生活紧迫,而梦却在升;炉火在烧,而潮水却在涌动,思念还在远方徘徊。 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滴落在日子里的回响》 她蹲在院墙的阴影里,用刀 剁东西。起身时,腰直了几直 终于用一声叹息拉长身后的影子 捏巴几下筋骨后,她半眯着眼 抬头看正午的时辰 被阳光照亮的脸,皱巴得 如土坑里,一阵风吹皱的浑水 被日子吊干的女人,渴望卸下 后背上的烈日;渴望沿内心的涓流 安顿一个宁静的湖泊 夜晚,星粒的针尖陨落在 干涸的滩涂 她来到井沿,垂头看井底的月亮 像端详墙上恍若隔世的旧照片 一滴四十岁的泪落下去 静了许久。终于伴随一声怪响 击碎了水面上十八岁的面庞 [灵儿品诗]: 同样是人物素描,相对于前两首诗,这一首诗就显得丰满而浑厚。诗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将人物推出,前几节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人物动作细腻传神,内心也展现的清晰透彻,而这前面所作的一切的一切,都只为烘托出最后一句: “一滴四十岁的泪落下去 静了许久。终于伴随一声怪响 击碎了水面上十八岁的面庞” 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怎么想到的:一滴四十岁的泪,击碎了水面十八岁的面庞。回想?追忆?怀念?感伤?这样的表达,真妙! 呵呵,我想说:诗者,我妒忌你! 《视线的走向》 一年一度,春风刮过视线时 她还在去年的玉米秆上挂着;那件脱了又穿 穿了又脱的蓝花褂子,已旧得发白 祖母在墙根儿的木凳上,睡着了 屋檐下悬着的老玉米还没有醒来 云朵,可以走出村庄好远 大河在村庄之外澎湃,她小小的潮汐 像中了女巫的咒语,在饱胀的躯体内 还是按时,每月来一次 清贫裹不住圆圆的臀,晃悠悠的奶子 像还在灌浆的颗粒,在丈夫每夜的牙印里 散发着煮熟玉米的香味 有时候,她任凭视线被鸟牵走 直至拉断瞳仁里被夕阳染红的炊烟 才把心思,慢慢收回到空洞的眼眸 [灵儿品诗]: 这一首诗中灵动的句子很多,比如:“她小小的潮汐/像中了女巫的咒语,在饱胀的躯体内/还是按时,每月来一次”,“像还在灌浆的颗粒,在丈夫每夜的牙印里/散发着煮熟玉米的香味”,“她任凭视线被鸟牵走”,这些都是灵感乍现,捕捉到位的诗句。 相对于前三首,这首诗弱了点,诗核不够明确,人物潮汐的来历,或是视线的走向不明,导致读者不能完全进入你的诗境中身同其受,也就无法更进一步地理解,或是与之共鸣。 呵呵,这只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准确,在老朋友面前搬门了,见谅! |
前一篇:【诗歌】《我已经很旧了》硬撑
后一篇:[诗歌] 《石头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