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2018-10-17 09:02:39)
标签:

杂谈

漓江

旅游

訾洲岛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两江四湖游罢,沿着漓江,一路漫步,回酒店。

夕阳西下,金辉遍地。

空气里,到处都是幽幽的桂花香味。

酒店对门,就是漓江上大名鼎鼎的訾洲岛。

看看时间,刚好可以进去逛一圈。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已是傍晚,门口依然排着两个旅行团。

卖票的阿姨,善解人意。

看着我拖老带小,赶紧从边上将我们放了进去。

过了拱桥,迎面就是訾洲岛了。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訾洲岛,漓江上最美的沙洲。

整座岛不大,却因为和无数历史人物相关,而声名日隆。

再加上,它又是最佳的象鼻山“象山水月”的观景地,更是吸人无数。

进入沙洲不远,就是诗画广场。

广场上存有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竹简造型石壁,仿佛一幅铺开的古代画卷。

石壁上雕刻的诗画,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訾洲时留下的笔迹。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广场一角,是王正功的塑像。

这是第一个真正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人。

今天桂林山水,闻名遐迩,他功不可没。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落日余晖,石壁上的诗画愈显厚重。

在中国文化里,总是这样,地因文名,文以地传。

看着历朝历代的那些诗文,想到那些先贤也曾脚踏这方土地。

情不自禁,生出一份寻古探幽的雅意。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已是傍晚,夕阳还有最后一抹余晖。

旁边的漓江,烟水迷离,宛若想象中“訾洲烟雨”的样子。

訾洲烟雨,是古代桂林八景之一。

岛上的石壁上,刻有元代刘志行诗《訾洲烟雨》二首。

渔翁披蓑侵暮归,家家买鱼趁晚炊。沙汀草树远复近,一簇两簇青冥迷。

芦花深处歌竹枝,人间风浪那得知。明朝雨过杜若长,定有采药仙人来。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碑亭流芳,为了纪念訾洲最早的开发者裴行立和让訾洲扬名的柳宗元而建。

柳宗元应同乡裴行立邀请,来到桂林訾洲岛写下《訾家洲亭记》,详细描绘了訾洲的秀丽景色。

“今是厅之胜,甲于天下”,则是把甲天下与桂林联系在一起的最早评说。

同是天涯沦落人,同一景色慰人心。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裴行立和訾家洲亭。

最初,岛上有一户訾姓人家居住,因而得名。

訾洲岛的开发很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

裴行立被贬桂州,担任桂州刺吏兼桂管观察吏。

八桂大地的山水抚慰了他那颗遭受贬谪的心,他第一个在訾洲岛上开创了桂林山水园林的总体规划先河。

他是今山西绛州人,是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时的顶头上司,也是柳宗元死后为他出资归葬的恩公。    

想到他们俩,也让人不自觉地想到了滕子京和范仲淹。

患难之间的友情,让人千年之后回味良久。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漓江和其支流小东江,将訾洲岛环抱。

暮色中,所有一切都变得异常秀美和婉约。

走在小洲之上,游人渐去,这份静谧令人沉浸。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沿着小洲一角,往象鼻山最佳观赏地而去。

江边的石头上,坐着一对休憩的母女。

内心,无比羡慕古代的那些迁客。

相比西去阳关无故人的,这里算是因祸得福的温柔乡了。

还能拥有一座岛,过着像黄老邪的生活……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漓江中的游轮,依然飞速来去。

都是来夜游两江四湖的游客,一个个在水月洞前拍个不停。

訾洲岛,仿佛是被红尘遗忘的一处所在。

热闹是外面的,这里自有这里的宁静。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夕阳,在象鼻山上缓缓下落。

此刻的象鼻山,恰若暮色中的一头大象,静静地在漓江中吸水待归。

秋风,有些凉意,静静地坐在这边,想象着千百年来古人观赏的场景。

那些迁客,是否如我一般,静立秋风,悄然无言。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实在没有时间,不然真该去象鼻山走一趟。

徐霞客三次来到象鼻山,都是为了山上和洞中的摩崖石刻而来。

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之前,也在山下云峰寺里住了一年。

那么多先贤的足迹,千年之后,踏一踏,也是幸运。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观象最佳位置,汇集了无数还恋恋不舍的游人。

似乎,每个人都做同一个姿势,试图捧起水中的水月洞。

其实,夜晚来看,才是最好的。

这里的水月洞,被称为全国最佳的赏月地之一。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江上更有厉害者,划着橡皮艇,任意东西。

那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甚为拉风。

岸上人,纷纷举起镜头,将其纳入画框之中。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放在古代,抛却此刻的热闹,象鼻山确实是引人入胜的一景。

訾洲岛上,竹子甚多。

坐在石凳之上,听江风穿林而过,有独坐幽篁里之感。

静静地看着对面,人象默应,惹人遐想。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沙洲之上,其他花已经落尽,唯有雏菊还在开放。

对面,就是象鼻山的水月洞。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吸水应波。青山白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那位划橡皮艇的哥们,还在努力地划着。

江面上,其他船只,已经不见了。

唯有他,还在享受这份孤独。

一不小心,差点翻了船,看得岸上的人,大声惊呼。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本来以为漓江水清浅,结果旁边的园林工人告诉我,最深处有三十三米。

不自禁地为这位小伙子捏了一把汗。

对面的象鼻山,中间竟然有三分之二是中空的。

从唐代开始,就被当作天然的酒窖,现在还储存着上千吨的三花酒。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暮色四合,夕阳落到了山后。

訾洲岛上,风声穿林而过,呼呼作响。

天地,一片静默。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跟着旁边的一个旅游团蹭解说。

导游带着去看岛上的一棵神树。

明代种植的樟树,郁郁葱葱。

当地人祈福求愿,都依仗于它。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工人开始清园了,慢慢地朝门外走去。

岛正中,是一片黄绿的草坪。

上面,还有享受这份慢时光,开心嬉戏的人。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岛上多雕塑,多是与岛屿与桂林相关的人物。

这是一组“岁寒三友”的雕塑,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

三位大师在那段岁月里,曾经迁徙至此,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看图说话:去桂林之六·訾洲的景与文

公园外,就是漓江,桂林人的母亲河。

中国人,总是将思绪交给流水。

时光也罢,雄心也罢,愁绪也罢……

古今多少事,皆付流水去。

回酒店,桂香一夜之后,踏上归程。

再见,桂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