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者的未来与梦想(上)

(2006-03-29 09:55:50)
王者的未来与梦想(上) 
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 马志鸿
   马志鸿,出生于瑞典,拥有纯粹的欧洲血统,却起了个地地道道、朗朗上口、意义深远的中国名字。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了很多:

    他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娶了位台湾太太,曾经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任职,而到了中国之后,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于是决定扎根中国;

    去年5月走马上任,7月初他便踏上了真正的“中国之旅”,以北京为起点,拜会了部分政府官员,并拜访了六大运营商,而地道的中国名字无疑拉近了他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成为一张最好的“名片”;

    他积极倡导员工的本土化,目前爱立信(中国)本土员工比例高达97%,走进爱立信(中国),映入您眼帘的不是到处的金发碧眼,而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在对话之前,记者仅见过马志鸿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有着亲切迷人的笑容;而此次对话让记者认识到,风度极好的他有着认真严谨、风趣幽默、信心十足的另一面。

    在马志鸿的办公室里,有两样东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爱立信的“军事作战图”,办公室门口有一张插满了小旗子的中国地图,想必旗子所插之处也是爱立信触角延伸到的地方吧;另一个是办公桌旁边的窗台上摆放的夫人和女儿的照片,马志鸿的夫人在中国台湾,4个女儿中,两个在瑞典,两个在美国,一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提起照片,马志鸿幽默地说:“我需要摆放一些照片,因为这是惟一能看见她们的机会”,此时,记者分明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他对家人的怜爱和思念。

澄清误解,还3G本来面目
通信世界网

    □ 移动数据业务在两年之内会成为运营商重要的收入来源
    □ 政府应该避免把3G牌照颁发给没有任何网络的新兴运营商
    □ 建设3G网络并不昂贵,所需投资大约为200亿元人民币
    □ 从2G到3G的演进将是一个循序渐进、平滑、和谐的过程

    项立刚:通信行业正在悄悄地发生转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应用3G,另一方面,3G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巨大的盈利点,没有一个运营得非常成功的杀手级应用。那么您认为移动通信未来的走向是什么,3G是否会成为带来巨大收入和盈利的业务?

    马志鸿:的确如您所说,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部署3G,作为GSM自然演进的WCDMA也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WCDMA商用网络目前已达65个;同时,3G用户发展速度非常有限,全球WCDMA用户平均每月仅增长200万户左右,总用户数仅达到了2500万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3G正在走向大众市场,爱立信预计到2005年底,全球WCDMA用户将达到5000万户,CDMA1XEV-DO用户将达到3000万户左右。

    您提到的杀手级应用是我最喜欢的问题之一,我认为除了带宽之外,目前世界上尚未出现一个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在固定网络宽带接入市场,大家谈论的更多的是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带宽,似乎其本身就是杀手级的;与固定网络市场不同的是,在无线网络市场,大家对杀手级应用给予了普遍的关注。

    项立刚:我个人认为,在中国,2008年奥运会将成为移动运营商数据业务的增长点和爆发点,您是否觉得我的观点有一定的根据?

    马志鸿:尽管移动数据应用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是移动数据业务是推动3G发展的关键,两年之内将会成为运营商重要的收入来源。现在是2005年,加上两年就是2007年,运营商在3G技术上进一步发展、使3G蕴藏的巨大优势发挥出来还需要一年的时间,那就是2008年。

    项立刚:在中国众多的媒体中,我是3G最为积极的推动者,在很多场合我都呼吁政府和运营商尽快上3G。当然,我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建设一个3G网络需要花费2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另一种说法认为,如果现在不建设3G网络,那么运营商改造和更新2G网络同样每年需要花费好几百万,这也是一大笔开支。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建设3G就没有网络投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用于2G改造的资金转而用于3G?此外,很多媒体认为建设3G网络需要一大笔投资,国家很难承担得起,那么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2000亿元人民币是一次性地投入,还是分阶段进行?我想听听您作为一个制造商所了解到的情况。

    马志鸿: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是一个具有商业背景的人,没有工程师的背景,我的建议完全出自于商业上的考虑,就是说只有到时机成熟、3G能够为运营商带来盈利的时候,我才会建议运营商部署3G,而不仅仅因为3G是最新的技术。很多人指责包括爱立信在内的厂商逼迫政府早上3G,尽管我不能代表其他厂商,但是事实上对于爱立信来讲,至少是从我上任之后,爱立信(中国)从来没有对政府施加过任何压力。

    关于3G网络花费非常高昂、将会有2000亿元人民币的说法,我认为它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中国最终应该部署3G。值得注意的是,3G网络花费昂贵是从新建网络的角度考虑的,没有任何基础新建一张网络的确需要花费很多资金,但是如果不给新兴运营商颁发牌照,而是基于现有的2G网络建设3G网络,那么整个花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昂贵。因此,政府应该避免把牌照颁发给没有任何网络的新兴运营商。但是新兴运营商如果从头建设网络必定面临着GSM网络和WCDMA网络的取舍,我的建议是取WCDMA网络舍GSM网络,因为新建一张WCDMA网络的花费要比新建一张GSM网络的花费少一半。

    项立刚:您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大概的数据?

    马志鸿:具体花费因运营商计划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况下,运营商会在2G网络基础之上部署3G网络,那些最先部署3G网络的肯定是省会城市、大城市等对于数据应用要求比较多的地方,并且在业务实现的分工上,对带宽要求较高的业务将通过3G网络传输,传统的语音业务将继续通过2G网络传输,因此运营商不需要投资扩容已有的2G网络,而是建立3G网络传输先进的业务。上述原因决定,建设3G网络并不昂贵,所需投资其实非常少,具体数字应该是200亿元人民币,而不是2000亿人民币。

    我继续澄清刚才的误解。首先,部署3G并不意味着对2G的投资就会戛然而止,因为2G的业务量会持续增长,对于2G的投资也会继续增长,我个人认为在2007年之前运营商对于2G的投资还会超过对于3G的投资,2007年之后局势可能会发生转变。此外,运营商对于3G的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而不是一次性的,从2G到3G的演进将是一个循序渐进、平滑、和谐的过程。

3G的本质与瓶颈
通信世界网

    □ 消费者不会关心到底采用了什么技术,而只关心最后获得的服务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WiMAX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业务平台的构建是建设3G网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项立刚:目前我们能够听到的关于3G的争论大多停留在名词层面。我个人理解,2G时代的通信以语音业务为主,3G时代及其之后的通信以数据业务为主,3G的核心就是能够支持高速度的数据传输,这将成为未来通信不可逆转的演进方向,成为一种绝对的发展趋势,而具体采用什么技术来实现这一趋势则是相对的,WCDMA、CDMA1XEV-DO、TD-SCDMA等都可以成为实现高速度数据传输的技术手段。那么您认为3G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3G是一种高速传输的技术,也有人认为3G是一种新的业务,您如何看待这些观点,您认为3G应该是什么?

    马志鸿: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这里我还想做一个有线网络同无线网络的比较,其实在有线网络中也有所谓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但是我们从来不会说2G、2.75G和3G,反而在无线网络领域,连2.75G这样的标准都会提出。其实消费者不会关心到底采用的是什么技术,他们关心的是最后获得的服务。因此,就像我刚才所说,我不是一个工程师,对于3G之后的技术和业务绝对不会用到4G这个名词,而是说在对3G进行下一步的演进,至多会在某些时候出现“超3G”的说法。

    项立刚:尽管您没有工程师的背景,但是我还是想和您讨论一个和技术有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北京CBD这样人群比较密集的地区,仅仅依靠某一种技术将很难大面积地执行移动的高速数据传输,那么3G时代到来之后会不会出现双频双模或者多频多模,会不会出现3G技术捆绑WiMAX、WLAN等,从而在人群比较稠密的地区实现相互之间的自由切换,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马志鸿: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将3G和WiMAX、WLAN捆绑起来是完全有可能的。对于WiMAX我有一些个人的理解和看法,首先,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无线技术,不能提供移动性,不具备漫游的功能;其次,WiMAX、WLAN都是固网的延伸,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再次,WiMAX最具吸引力的是它基于OFDM标准,而移动通信发展到超3G的时候也会基于这样的标准。但是如同很多在美国发明的技术,WiMAX的商业模式存在一些问题。WiMAX只是一个超级无线局域网,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最初发起的时候目的是在大学校园里为学生提供极高的带宽传输速率,不涉及任何花费,也就无所谓有商业模式。但是相形之下,许多起源于欧洲的技术在商业模式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例如欧洲运营商在推广GSM业务的时候设计了SIM卡,给运营商计费、用户的身份控制提供了方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客观地讲,WiMAX作为3G、超3G等技术的补充还会继续存在并将发挥作用,但是其作用并不像美国有些公司宣传的那样重要。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WiMAX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谈论起未来的技术发展比较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就像5年前我们曾憧憬过3G的美好前景,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却遇到了资金、商业模式、标准选择等方面的问题,现实与梦想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项立刚:部署3G网络将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网络建设、业务平台建设、终端的开发、应用的开发,那么您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哪个,哪些方面的因素可能影响3G的发展?

    马志鸿: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挑战最大的领域应该最先得到解决。在这4个问题中,我认为业务平台的构建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它紧密相关的是开发便于操作、对用户非常友好的应用。作为一个厂商,爱立信当然希望运营商的业务能够获得成功,而要获得成功,运营商具体采用哪种技术并不重要,为消费者提供富有吸引力的业务、使消费者有兴趣为获得这些服务支付额外的费用才是决定成败的根本,这也是推动其业务发展的源动力。要实现这一点,运营商需要拥有良好的业务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承载层出不穷的业务,能够保证运营商不断地推陈出新。值得一提的是,爱立信拥有这样的业务平台,部署3G网络或者3G终端对于爱立信而言已经不构成挑战了。

    在此我愿意向您透露一点信息,那就是5月9日,爱立信将在中国宣布成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其工作重点是开发业务平台。

    项立刚:非常高兴听到这样的消息。面向3G的建设确实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挑战。

    马志鸿:我表示同意。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我们在3G方面投入巨资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变革与创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