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推辣招会有效吗?

(2013-01-14 10:51:48)
标签:

杂谈

政府推出BSD措施之后,住宅楼价曾回落过一段短的时间,但不足一个月又再恢复上升,估计很快又会破顶重上。有人认为︰这表示政府出招仍不够辣,应再推更加辣的招式。

 

其实,今次政府推出的招式已不可谓不辣。市场怀疑楼价暴升是被大陆客炒起,政府就向非本港居民的住宅楼宇买家,征收高达15%的从价印花税,为了杜绝法律上的漏洞,不惜放弃宁纵莫枉的原则,连用有限公司买楼,不管股东是否本地人,也一样得付买家印花税,照道理措施涵盖的范围已比原来打算打击的还要大,为何仍效果不彰?再要出招,还有甚么可以考虑?

 

如果政府真的要帮未买到楼的人买楼,招数不难设计,只要把征收买家印花税的范围,扩大至所有买第二间居所的人就是了。这样,不但可以打击住宅楼宇的投资意欲,连换楼意欲也会受到抑遏,住宅楼宇将主要由本地用家来承接,而楼价也只能反映本地用家的购买力。这种做法最符合某些政客所倡议的︰楼是应该卖给人住的,而不应该卖给人投资的。 

然而,这种做法会伤害大量小业主的利益。他们买楼时,政府未有这种限制,所以他们付出了较高的价钱,若然变成只能卖给首次置业的本地用家,可卖得的价钱一定会因销售对象缩窄而大幅下降,损失可以十分沉重。

 

此外,如果市场上少了投资者买楼收租,市场上的租盘就会减少,租金就会上升,对无意在现阶段买楼的租客不公平,政府不应剥夺只想租楼不想买楼的人的选择机会。

 

由此可见,政府想把整个住宅市场的楼价压下来是不切实际的。现时的楼价与首置人士的负担能力相距太远了,今次出了双辣招,楼价跌了两三个巴仙;不知要出多少招,才可以真正帮到首次置业者。即使真的有办法令楼价跌至首置人士负担得起的水平,又轮到小业主损失惨重,甚至酿成金融市场动荡,社会出现通缩,人民生活更不好过。

 

因此,政府与其试图去调节整个现存楼宇市场,不如集中力量调控新增楼宇市场。只要政府在一部分新批土地的卖地条款中,加入一定的限制,规定将来建成的楼宇,必须卖给本地的首次置业者;那就既不会损害现有业主的产权,又可以保障每年都有一批单位会卖给首次置业者,令他们可以较为安心。这总好过现在出了辣招他们却一样买不起楼。

 

于地产商而言,他们在买地前已知道土地的发展限制,自己调节自己的出价,平买()平卖(),一样会有钱赚,因此不愁地产商不肯参与。只要政府每年肯为市场提供一万个左右这类专为本地首置者而设的住宅单位,香港的置业困难问题,应很快可以纾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