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龙年,且凑热闹与读者谈谈易经干卦的龙。我不懂占卜,亦不太相信占卜的功用。原因可能是上中学的时候读了屈原的卜居,知道屈原曾在「心烦意乱,不知所从」的时候,「往见太卜郑詹尹」问疑;但面对"To be or not to be”式的疑难,太卜亦只能叫屈原:「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决定我们怎样行这条路的,是我们的心意;问卜只是为了行得心安一点吧了。历史上的帝王,若真的想打仗的话,则不论占得甚么卦,仗最终还是会打成的。此之所以,古人学易,首重研究卦象所作的比喻,而非占辞的结论。「凶」、「吉」、「无咎」等几个单词,如不与卦象结合,很难引申出具体意义,与其贪一时之方便去问凶吉,不如细味卦象背后的价值取向,并以此去指导人生。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的心意才不会出错。孔子学易,大体上亦是这样取态。干卦为易经的首卦,六爻皆阳。爻是组成卦的六条横线,连贯的属阳,中断的属阴。坤卦就是一个全阴卦。透过六爻不同的阴阳组合,形成易经的六十四卦。屯卦为,蒙卦为。易经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卦与爻作注释。干卦以龙的成长作比喻,其六爻分别为:(一)潜龙勿用;(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四)或跃在渊,无咎;(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六)亢龙有悔。由于干卦是全阳卦,卦辞以「群龙无首,吉」作总结。由于专栏的篇幅有限,本文先谈谈我对首爻「潜龙勿用」的理解。龙是中国文化里至高无上的神兽,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龙作象征。因此,称得上龙的话,迟早会飞黄腾达,掌有权势,可以呼风唤雨。但即使是龙,在成长的初段,也只能选择做一条潜龙,藏于深渊,不为人所见。不为人所见,才能减少受外力干扰的机会,默默地进行修练,待成长起来之后,再成大用。若然未能「戒急、用忍」,太早展露实力,显出对其他人的潜在威胁,很容易被人加害。所以潜藏还可以起保护作用。因此,做人亦应有自知之明,要懂得评估自己的实力,在羽毛未丰之前,最好隐藏自己的实力,做一条潜在深渊的龙。此外,「勿用」才能把力量积累起来,将来才可以一鼓作气,一鸣惊人。太早把精力外泄,不但不利于聚力进行内修,还可能招来挫折,令自己失去锐气。再者,世上好的机会不多,「勿用」才能保存实力,时机真的来到的时候,就不会措手不及。因此,等待时机得以「勿用」为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