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能为今后房策定调吗?
(2011-10-11 18:09:41)
标签:
杂谈 |
曾特首终承认:任内房策有失误,以至市民觉得置业愈来愈难,进而引发市民怀疑政府造就地产霸权。当政府被这样怀疑的时候,施政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他承诺:会在本周三公布的施政报告里,提出一套新的解决方案。
有人质疑,曾的任期只剩下8个月,而建屋则起码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曾在离任前才提出新方案已没有意思。
这又未必,房屋问题从来都是香港社会的核心问题,不同阶层的市民都需要居住,都会关心房屋问题。因此,如果曾荫权今次真的能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套可行的方案的话,市民对他的新理念是不会无动于中的。市民对此必会展开热烈的讨论。
用剩余下来的任期去建屋,当然已来不及;但曾荫权仍有足够的时间,去演绎他的观点,争取市民支持他的方案。如果他在任内能成功为房屋问题营造出社会共识,下一任特首想改辕易辙也不容易。
有人或者会说,曾荫权这样做,岂不是等同在干预下一任特首的施政。这其实是所有政治家都想做的事。戴卓尔夫人下台了,但她的继任人,不论是来自保守党,还是工党,都得继续遵行戴卓尔夫人路线。政治家的理想,都是「我死了,我还在」。
香港的房屋问题要真正得到解决,非动用十年以上的时间不可。因此,只要曾荫权今次的新方案能赢得广大市民的支持,未来两任的特首都没法跳出他订下来的框架。
不过,如果曾荫权的所谓新方案,只是复建居屋而矣,那根本算不上他自己的新方案。居屋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以前未能靠居屋解决问题,今后也不易竟全功。
曾荫权若想为今后的香港房屋政策定调,就不能单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方案,他必须有概念上的突破。这种突破必须是颠覆性的,而不是把旧有的那套拿出来修修补补。且看曾荫权有多大能耐了。
曾荫权最好能够为未来十年,以至二十年,香港的住屋情况提出一个愿景。好让香港人知道,凡在香港主流行业中有工作的人,都有机会买到一个自住单位。这个单位的大小,应容得下香港家庭的平均人数。政府承诺会透过土地供应与卖地条款上的限制,把楼价调控在主流家庭负担得起的范围–供楼负担不超过家庭入息的40%。
至于那些未能进入主流行业的市民,政府应为他们提供有补贴的廉租公屋。政府应设法令香港需要住公屋的人愈来愈少(愈来愈多的人可以进入主流行业)。这样,现有的公屋已经足够,要入住也不用轮候。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社会上的民怨当可大幅减少。
曾特首终承认:任内房策有失误,以至市民觉得置业愈来愈难,进而引发市民怀疑政府造就地产霸权。当政府被这样怀疑的时候,施政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他承诺:会在本周三公布的施政报告里,提出一套新的解决方案。
有人质疑,曾的任期只剩下8个月,而建屋则起码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曾在离任前才提出新方案已没有意思。
这又未必,房屋问题从来都是香港社会的核心问题,不同阶层的市民都需要居住,都会关心房屋问题。因此,如果曾荫权今次真的能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套可行的方案的话,市民对他的新理念是不会无动于中的。市民对此必会展开热烈的讨论。
用剩余下来的任期去建屋,当然已来不及;但曾荫权仍有足够的时间,去演绎他的观点,争取市民支持他的方案。如果他在任内能成功为房屋问题营造出社会共识,下一任特首想改辕易辙也不容易。
有人或者会说,曾荫权这样做,岂不是等同在干预下一任特首的施政。这其实是所有政治家都想做的事。戴卓尔夫人下台了,但她的继任人,不论是来自保守党,还是工党,都得继续遵行戴卓尔夫人路线。政治家的理想,都是「我死了,我还在」。
香港的房屋问题要真正得到解决,非动用十年以上的时间不可。因此,只要曾荫权今次的新方案能赢得广大市民的支持,未来两任的特首都没法跳出他订下来的框架。
不过,如果曾荫权的所谓新方案,只是复建居屋而矣,那根本算不上他自己的新方案。居屋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以前未能靠居屋解决问题,今后也不易竟全功。
曾荫权若想为今后的香港房屋政策定调,就不能单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方案,他必须有概念上的突破。这种突破必须是颠覆性的,而不是把旧有的那套拿出来修修补补。且看曾荫权有多大能耐了。
曾荫权最好能够为未来十年,以至二十年,香港的住屋情况提出一个愿景。好让香港人知道,凡在香港主流行业中有工作的人,都有机会买到一个自住单位。这个单位的大小,应容得下香港家庭的平均人数。政府承诺会透过土地供应与卖地条款上的限制,把楼价调控在主流家庭负担得起的范围–供楼负担不超过家庭入息的40%。
至于那些未能进入主流行业的市民,政府应为他们提供有补贴的廉租公屋。政府应设法令香港需要住公屋的人愈来愈少(愈来愈多的人可以进入主流行业)。这样,现有的公屋已经足够,要入住也不用轮候。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社会上的民怨当可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