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佣居港权与人权边界
(2011-08-15 09:29:13)
标签:
杂谈 |
外佣的居港权问题之所以引起这么多的争论,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一方面认同人权无边界;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地方本位主义。在不涉及自己的具体利益的时候,很多人会自认自己是地球村的一分子;但一涉及工作机会、学业的竞争、福利的分摊,大部分香港人都倾向优先保护本地人的利益。
作为一种理想,我十分认同人权无边界的理念。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十分吻合。孔子赞成「天下为公」,人应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还应该让「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既然「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最好当然让大家自由选择到哪里去生活,并获得相同的权利。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念,能落实到甚么程度,还得看具体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人的取态;硬要把自己的理想加诸其他人的头上,只会挑起社会矛盾,引起族群之间的纷争,对迈向「天下一家」有害无益。
在现实世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聚居着不一样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大抵上,原居民都倾向认为:他们社会所取得的进步是他们自己打造出来的,是否与其他人分享,分享到甚么程度,应由原居民自己话事,而不是用抽象的理念,一句「人权无边界」就可以涵盖一切,决定一切。
文明如美国,也不会开放墨西哥边界,任由墨西哥人去美国生活,吉卜赛人在欧洲生活了上千年,至今仍常被人到处驱赶。即使同为犹太人,从非洲回来的(以色列政府曾在1984与1991年把大批在罗马时代已流落到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接回以色列生活),就常受到歧视。这些犹太人在埃塞俄比亚生活了近二千年,肤色转黑,样貌似当地的阿姆哈拉族人,但他们仍坚信犹太教。可惜,他们仍会被源自闪米族的犹太人视作非我族类。
由此可见,民族性的本位主义全世界到处都有,不认同的可视它为通病,有同感的则视之为人之常情。如果把问题放上联合国去讨论的话,由于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单独维护自身的利益,大家就只好以国际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赞成「人权无边界」。
然而,联合国并无行政权力,它只能把这种理念倡议,却没法落实。现实世界仍得由掌控行政权的政府去管治,而政府的取态亦得以大多数人的取态为依归,香港也很难例外。
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都不赞成让在港工作七年后的外地佣工有居港权。这只是一种专项工种的例外,非从事家佣工作的菲律宾人、泰国人与印度尼西亚人,其实享有与其他国家来港工作的人相同的权利。
当然,主张外佣也应有同样权利的人,也有权笃信自己的理论,并可以四处倡议,争取社会可变成四海一家。这也是我的终极理想,我希望你们态度鲜明,不要一遇到阻力,就转而安慰主张地方本位主义的港人,实际上不会有太多的外佣申请居港权,即使有,也可以用「四大关卡」去阻挠。那就真的弄不明白,这些人搞这么多事究竟是为甚么呢?他们是真的想帮外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