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过去,经常听到新加坡的官员羡慕香港人创业意欲比新加坡人强,并鼓勵新加坡人应多向香港人学习,否则新加坡很可能在国际竞争上输给香港。但我觉得近年香港人的创业意欲已开始衰退,尤其是与内地的年轻人相比,真是非常输蚀。
以我们公司为例,我经常听到内地的分公司有要员辞职,不久之后,就发现他们在外自立门户,与我们公司进行竞争。但在香港却愈來愈少看到这种现象。香港人为甚么有毛有翼都不敢出去闯一闯呢?
有人說,香港的创业环境差了,很多行业都已从春秋战国时间发展至半壁江山已为三數强雄霸占。要在这种环境下找生存空间绝不容易。然而,过去创业也不見得容易,过去创业的夭折率一样是十分高的,只是当时香港人不怕死,输完又会爬起來再战江湖。现实是当时的环境远比今时差,很多人是走投无路,非出來搏殺不可。
创业肯定比打工辛苦,不肯付出额外代价,休想脱颖而出。香港的新一代,家庭环境已不会太差,父母多少有点积累;何况香港已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至于会饿死。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說去创业,有些人連打工也嫌辛苦。再者,现时受教育的机会多了,讀书时肯努力的,不难拿到某些专业资格;这样,职业与前途就变得早已定档,中途转向就变得成本太大了。不似我创业的时候,工作本身没有太大的发展机会,放弃也没有多大损失。此之所以,既有的环境愈好,愈不敢创业。
内地的环境没有香港好,尤其是那些離乡别井,从农村出城市找机会的乡下人,他们在外面无依无靠,非搏殺不可。当他们看到有些乡里创业成功、命运因而改变的时候,自然顾不得那么多的风险了。我常見路旁的商店,不断的在换招牌,一鸡死,一鸡鸣。要不是有创业者肯前赴后继,那些店铺可能租不出,那些商品可能还存在仓库里,那些店员可能一直找不到工作。因此,创业者或许最终是失败了,但他们创业的过程中,社会是有得益的。香港就是因为少了人出來创业,大家都不肯牺牲,结果社会整体的机会都少了。
我作为老板,若果短视一点,当然樂于看到下属不敢随便自立门户;但宏观的一点去看,则公司有人離开亦不一定是坏事。每次有人離开都予我机会重组人事安排,令分工可以更为合理化。此外,高层有人離开,亦会给下层带來机会,令公司多点生气。再者,市场上不断有竞争者加入,对原有的经营者也有促进作用。新公司为了求存,常会设法搞点新意思;而旧公司则倾向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因循,没有新的挑战,原有的公司可能很快就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