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货币金融海啸杂谈 |
有官员提醒市民,要小心资产泡沫的形成,因为一旦爆破可能引发另一次金融危机。我不认同资产泡沫的说法,我认为现时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是货币泡沫,不是资产泡沫;应该是先有货币泛滥,才引至资产价格上升。如果市民听了政府官员的这番话,误以为资产价格已升得太多,而不敢增持资产,最终可能无法保住辛勤努力所积累起来的成果。
金融海啸后,各国政府都落重药,以免出现经济萧条。对那些大到不容倒闭的公司,政府会贷款给他们,或直接入股,把他们国有化。政府又从市场上买入毒资产,把个别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问题,转变成为全民的问题。此外,政府又减息,又放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总之,要令市场不愁资金缺乏。
可惜,实体经济早已产能过剩,过多的资金根本没有流入实体经济的途径。拿到资金的人,在生意不好的时候,怎会再去扩充业务?这样必然会招至亏损。于是他们只好把资金拿去投资市场碰运气。
投资市场的特色是只要有新的资金流入,而流入的资金又比流出的多的话,资产价格就会上升。而价格上升正好证明之前的投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造成自我完成的良性循环,令资产价格升个没完没了。
由于实体经济根本没有好转,一般人的收入没有增加,他们没有条件去增加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物价就没法上升,升的只是资产价格。很多人因而觉得资产价格有点升得不合理,因而称之为资产泡沫。
然而,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注意到造成资产泡沫的原因,是货币有泡沫;如果政府没有具体的行动去退出市场,依然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资产价格就一定升完还会再升。如果不把手上的货币换成资产,将来只会换得更少。因此,把货币换成资产是投资者的理性自保行为,今天就叫人小心资产泡沫,可能为时太早,结果可能累到投资者先是走失机会,继而「临天光濑尿」,损失更加惨重。
我认为,这股把现金换成资产的热潮正方兴未艾,不会这么快就爆煲。在投资市场上,一种趋势一旦形成,就非要走到极端,才会有掉头的机会。所谓走到极端,就是市场出现非理性亢奋,完全失去理性。今天的市场仍相对理性,投资者心目中仍有不少忧虑,故不似会这么快就逆转。
全世界现时以中国的经济前景最为乐观,资金都想投入中国,但中国有外汇管制,故资金只好先来香港等机会。此之所以,今年流入香港的资金超过六千亿元,创了历史纪录。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无论官员一再警告,亦将无法阻挡资产价格一升再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