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子女应让父母生活水平青年人香港杂谈 |
有调查显示:香港的父母都非常照顾子女。未成年前,当然供书教育,让他们食在家里、住在家里。出社会工作后,一样担心收入少,没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不时在财政上接济他们。
我见过有位朋友,自己辛苦刚供完自己那层楼,又得为子女的居住问题张罗。他不只为子女的房屋付首期,还为他们分担部分每月供款。我问他为甚么不让他们自己供。他说,子女尚未有这种能力,要他们自己供,不知道要等到甚么时候,才有能力拥有自己的自住楼宇。
我心想,难怪香港的楼价升得与青年人的购买力脱节了,原来是他们的父母,令地产商误会了他们的负担能力。如果他们的父母不接济他们,地产商就只能按销售对象的购买力来订价。现在他们供不起楼,可得到父母的援手,地产商当然不会放过卖贵一点的机会。香港的父母现时都不倾向对子女有太多的要求。常听到朋友说,他不寄望子女将来会供养他们,能不依赖他们已很不错了。真是老窦养仔,仔养仔,不敢再提仔养父母。
不过,我仍认为仔养父母,是尽孝道的主要模式,我自己就不会轻易放弃在这方面的要求。正所谓,求乎其上,得乎其中;如果连要求也不敢提出,那就连得乎其下的机会也不会有了。
子女感到自己有未完成的责任,可增加他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动力。父母太过照顾子女的结果,只会令子女养成依赖的习惯,以后都无法自食其力。
一般而言,青年人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收入都不会太高。父母应让他们感受到,靠份微薄的收入,是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这样他们才会做然后知不足。父母不给子女额外的经济援助,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会强烈一点。如果父母在子女成年后,还处处予以接济,反会令子女失去独立意识,往后都无心工作。
当子女习惯了父母的照顾之后,他们会发现,即使他们肯努力工作,也不容易升职、加薪至既可以自食其力,又可以有父母一样的生活水平。这会使他们失去工作的动力。因此,我倾向心狠一点,在他们开始出社会工作之后,就要求他们按自己的收入,来过恰如其份的生活。这样,他们以后每一次在工作上的进步,都可以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才容易有努力工作的动力。
我见过有些年轻人,工作总是做不长,不是因为雇主忍受不了他们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嫌工作辛苦又看不到前景,不肯坚持下去。这种发展对青年人的成长没有好处。人必须有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使人生感到有意义。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照顾到子女不用工作也可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