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式管理管理模式理论星级酒店学术界房产 |
去年初我本就安排自己从生意的第一线退下来,抽多一点时间去关注一下我名下的慈善基金会的工作;金融海啸令我不得不改变初衷,继续在火线上与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到今年初:生意的环境才出现较明显的改善,令我又有条件前往观察一下我的基金会在中国农村正进行的项目。
由于是慈善性质的出勤,基金会的同事没有安排我住星级酒店,而是安排我住在一间一般内地人出差时住的非星级酒店。使我吃惊的,是这家酒店原来规模非常大,在全国近百个城市都有业务,加盟的酒店有六百多家。
这是在中国做生意的一个特色:要么不成功,一成功就可以在一个特大的市场环境里高速繁殖,变成一间可以与跨国集团媲美的超巨型机构,规模大到令习惯以香港式思维的人难以想象。
我住的那间酒店管理得不错,陈设简洁,员工热情有礼,收费非常大众化。我心想,要把一间有六百多家成员的酒店管成这个水平绝不简单,内里需要有复杂的讯息系统,资源调配系统,营销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安全系统……,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演进出来的。
游泳的方式,应该是由水的物理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专家的智慧来决定。因此,中国的管理模式,亦是由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打造出来的,而不是从世界甚么名牌大学的管理学院里抄袭回来的。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皆达双位数字,中国式的管理,必有其值得参照的地方。
实践往往走在理论的前面;只有透过实践,旧的理论才有机会得到丰富与提升。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与偏好,即使是外国搬回来的理论,在中国应用时,也会异变,发展出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迟早会被总结成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成为世界流行的主导营运模式。
学术界其实也很功利,谁在实践上有成绩,谁的理论就会受到推崇。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成效,英国的理论就成了主导性的理论。到美国兴起后,又轮到美国式的理论来领导风骚。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时,日本的管理模式也一度被大事鼓吹。到日本衰落后,日本的管理模式,已少见再被人提起。可见趋炎附势乃学术界的常态。
如果中国能够在今次国际金融海啸中首先走出谷底,并对全球的经济复苏起积极的带动作用,那中国的管理模式,很快就会被拿来作样板,很快就会有学者把它发展成高深的理论,并且很快就会在世界范围里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