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識中歧視僕人
(2009-04-22 09:40:17)
标签:
仆人才子服务行业菲律宾政府香港杂谈 |
「才子」一句「僕人國家」,被菲律賓政府限制入境。看「才子」的文章,他嘲弄的目標原本是他自己的民族,只是引喻失義,誤傷了菲律賓人民的感情。「才子」雖為此作出道歉,但菲律賓政府依然不肯把「才子」從禁止入境的黑名單中除名。
事件之所以會發展至這個田地,反映世人在下意識中都歧視僕人。「才子」若非自覺「僕人國家」一詞帶有貶意,何需為此作出道歉?而菲律賓人亦自覺做神的僕人無所謂,但做人的僕人則不光彩,因此才在這方面特別敏感,特別容易受傷。中國儒家的傳統思想是:「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這很明顯是置勞心者為上,把勞力者放在相對卑下的位置。我曾見過有人,因朋友招呼他在家裡吃飯時,要他與菲傭同桌,而覺得被安排與「下人」一起吃飯是不被尊重,可見我們與僕人之間的疆界是劃得那麼清楚。
菲傭雖然不一定聽得懂我們的說話,但身體語言是最老實的,他們在香港「役於人」的經驗相信不會好受。我們只要打開報章的法庭新聞版,就知道「役人」與「役於人」之間的關係有多緊張了。為了不使兩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惡化,香港人的確有需要檢討一下自己對家庭傭工的態度。
西方人表面上在這方面比較開明,但骨子裡一樣會歧視「役於人」的服務人員。很多由西方人管理的大酒店食肆,不久前還有內部條文規定員工,即使在放工後也不可到酒店的食肆接受服務,怕酒店的客人發現原來坐在自己身邊的人,就是昨天役於自己的人,自己豈不是降了格。這種思路,實質上一樣是看不起服務人員,明顯有工作崗位歧視。或許這些內部規條最近已經取消了,但人們下意識中歧視僕人的心態相信不會這麼快就改變。
服務行業在香港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已愈來愈重要,因此在意識形態上服務行業也有愈來愈受尊重的趨勢。因為,若果從事服務行業的人自我感覺不良好,就很難不斷吸引人投入這個行業。然而,很多從事服務業的人,平時自己在工作時總覺得在「受氣」,一到有機會享用別人的服務時就盡量「使氣」。今次是我付錢,你這樣算是甚麼樣的服務態度?難道你沒有聽過顧客永遠是對的?
我從事的也是服務行業,發覺近年小事化大無理取鬧的客人愈來愈多,他們投訴最多的是別人的服務態度;他們不明白,世上還需要有正確的使用別人服務的態度,否則單靠金錢是換不到真誠的良好服務的。在我屬下的公司裡「人權」永遠高過「客權」。不懂得尊重服務人員的人,只會把事情鬧僵,弄到自己也不開心,實在不是一種聰明的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