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救市,效果勝美國
(2009-03-27 16:47:19)
标签:
财经aig实体经济奥巴马美国 |
奧巴馬上台時,美國人對這位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寄予無限希望,以為憑著他的魅力,可以凝聚起足夠的力量,助美國擺脫經濟蕭條的威脅。可惜奧巴馬上台後,雖然通過了多項花費數以千億計的救市措施,但美國人至今仍未看到經濟復甦的曙光,難免有點失望了。
可不是嗎?美國政府一時救銀行、一時救保險公司、一時救車廠,錢花了不少,實際上都沒有一處火頭真正被撲熄。美國政府能做的,只是那處燒得厲害就先向那處射水;一邊未完全救熄,另一邊又燒過來了,非得轉移目標,向另一邊射水不可,至今無法跳出困局。
以救AIG為例,美國政府已先後為AIG注資三次,由八百億美元增至合共千七億,但一樣沒法把問題真正解決。美國政府投入的資金,除了有部分被AIG拿來分發花紅,更有超過一半的資金(九百多億)被拿來支付給其他銀行(其中不少並非美國本土的銀行),以解決他們之間在衍生工具上的瓜葛。政府投入的資金,大部分拿來為企業填,老百姓不但分不到半杯羹,還要為此作稅務承擔。
相反,內地的救市措施卻成效超卓。政府一聲說拿四萬億救市,不出三個月,銀行已貸出了一萬多億。雖然說,這些錢大部分流入了股市與樓市,實體經濟還未開始受惠,但起碼令股市與樓市從低位出現了大幅反彈,民間重燃投資興趣。
有人擔心,這麼多的錢被拿來投機並不是好事,但股市與樓市常被人民視作經濟的寒暑表,如果股市樓市興旺,人民對前景就會有較大的信心,較樂於出來消費。這樣,內部需求才可以彌補外部需求的不足,人民才可以減少因金融海嘯而受到的衝擊。
由於中國政府不用為金融機構填,因此有更多的餘力為實體經濟注資。中國仍有不少地方需要作大量的基本建設,不用叫頑童去打破玻璃窗,也可以讓工人找到開工的機會。雖說進行基建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貪污和浪費,但只要這些基建項目最終可以供人民享用,中途多付一點代價也是值得的。美國在救市時所花的冤枉錢就不見得會比中國少。救市本身就是一種浪費行為。
況且,中國在扶助農民時,有些措施是相當直接的。譬如在補貼農民買家庭電器上,農民確實可以用比以前更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多對他們有用的電器,令農村的生活得到實質上的改善。
最近,中國政府又補貼農民買車;農民有了車就可以把農產品運到更付得起價錢的地方出售,令農民的收入可以提高。與此同時,中國的工廠就可以為無法出口的產品找到出路,不用停產倒閉。從以上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救市措施的確比美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