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我三个子女中,大女的求知欲最强,很喜欢问问题,而且喜欢穷根究柢,问题一个接一个,总觉得我给她的答案未够圆满。所以我与她讨论问题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有时愈扯愈远,有时愈挖愈深,直至去到我俩认知能力的局限。
我与她讨论问题的时候,她会用一种十分渴求的眼光望眼我。这种眼光令我感到她对知识的真诚,令我很愿意不顾一天工作后的疲累,与她深入讨论下去。
可惜,她这种学习态度,到了中学阶段就被考试制度所扭曲。我与她讨论她在功课
上遇到的问题时,她会突然醒起,我已把问题扯远了,已超越她的考试范围,要我「回归正传」。
我觉得不是滋味。我问她,难道要考的才算知识?我讲的内容因为不用考试就等如没有用吗?她说,考得不好妈妈会不高兴,老师会失望,甚至会被迫退出精英班,无法维持原有那批同学的关系;因此,我必须体谅她的取态。此后,我们虽仍有讨论不同的议题,但我必须遵守这个规则,我的兴趣因而大减。
我的二子比较自主,不太受建制所局限,读书有自己的准则。我妻子总是埋怨他未尽全力,我认为这只是大家对「全力」的定义不一样吧了,不用太过担心。他能够自己订定标准,总好过不假思索就接受其它人为他制订的标准。将来他意识到需要提高自己的标准才能在客观环境生存时,他一定懂得提高自我要求,而且成效不一定比他姊姊差。我并不为他太担忧。
我三个子女中,么女「读书」最为「勤力」。我把「读书」与「勤力」两个词都用引号括住,因为她对「读书」与「勤力」的理解都很狭隘。她从小就接受建制的要求,一切都以分数来衡量学业的成绩。她对考试十分重视,考试前两三个礼拜已开始温书,非常自觉,但过度紧张,弄到跟父母谈话的兴致也没有。
最近她历史考试,我妻子测试她温书温得好不好,发觉她温得滚瓜烂熟,妻子非常满意。然后,当我与女儿讨论时,却发觉历史原来是她最不喜欢的科目。她说,将来可选科时一定不会选历史。
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我记得我读中学时,为了要选理科,被迫放弃历史,我实在很不愿意。所以,我在离开学校后,依然有买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来看。我在学校读书时,历史科的成绩(分数)虽然差强人意,但是由于我的历史知识,在离开学校后依然有所增长,令我在处事与做人时得益不少。
我宁愿我的女儿对历史有兴趣,也好过读到滚瓜烂熟却憎恨读历史。若果历史科以后不用考试,或许爱上历史课的人会更多。我有责任设计令女儿爱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