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只可意味,不可言传” 的中医脉象

(2006-11-04 13:45:14)
分类: 职场感悟

学习“只可意味,不可言传” 的中医脉象

刘牧樵

 

在学习中医的时候,特别是学习中医脉象的时候,大家开玩笑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包括老师有时也是这样的说。特别是大家学得半懂不懂的时候,就常常再自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后来查了一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来历,才知道典故来自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与一个老木匠有一个故事,名叫轮扁的老木匠认为自己做车轮子的经验,是没有办法传给下一代的,因为,里面许多的技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学习脉诊的时候,对于医生也是有条件的,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手指灵活,屈伸自如。2、粗细均匀,间距适当。3、纹理细腻,触觉灵敏。脉诊同样有一些特别的名词:浮中沉:浮—皮肤,中—肌肉,沉—筋膜;举按寻:举—皮毛,按—骨,寻—移动;

对于脉象“用心体察”就更加重要了:浮沉—表里,迟数—寒热,短长—阴阳,大小—虚实,

滑涩—气血,力量—胃气,节律—神,寸上—头,尺下—根。

   对脉象的描述,就更加的神奇了。印象最深的是“滑脉”: 教科书上是:圆滑流利,如盘滚珠。有的是这样描述的: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学来学去,摸来摸去,大家都没有办法体会,于是,你一笑,我一笑,大家都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下就是一些脉象的描述,叫你一辈子也学不会!!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数脉: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洪脉(附大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微脉:脉形细小,脉势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细脉(小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散脉: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

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氛围里,死记呆背,终于考试过了关。到了临床的时候,大家就更加运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办法了,将病人的手紧紧把住,心理确在想今天的股票是涨还是跌,2分钟后,假装看看病人的舌头,煞有介事的开起了处方。一个科室就4个医生,反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大家不买帐。

我在问:在临床上,有多少中医师真正的在摸脉呢?他(她)理解的“滑脉”,是不是2000多年前的“滑脉”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