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疗改革 |
医院的分配机制
刘牧樵
公立医院普遍实行的“收入减支出,结余提成计奖”的分配机制,都是十分典型的营利性机构的分配方式。在大多数公立医院中,经济收入指标已成为最重要、最刚性的管理目标。通用的模式是医院确定总体经济指标,分解后下达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个人,月底以任务完成情况计算每个人的奖金。经济指标细化到医生每个月看多少个病人,开出多少张化验单、检查单,总计有多少医疗收入,甚至收多少个病人住院…
经济指标管理使科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各科发展不均、人心失衡。收入高的科室能吸引人才加盟,而收入低的科室则人心思变、逐渐萎缩。由于医务人员的收入依赖于患者,所以受患者欢迎却无法产生利润的服务普遍遭到了医院的忽视。
经济指标管理急功近利,不利于医生业务的提高和医院的长远发展。利益的驱动和压力,使部分医生心态浮躁,忙于追求诊治病人的数量和医疗收入的增加,难以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或外出进修。
医院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经济指标大都定在一个“跳起来摘果子”的高度,在“科科有指标、人人有压力”的敦促下,医生对病人的诊治,或多或少地会顾及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导致“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使患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运行机制的直接后果,就是促使医院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群众的利益。
现行的医院分配机制,带有许多的片面性,有的医院开始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来衡量经济效益,是医院经济分配方式解决办法。